4月29日,從北京市總工會傳來喜訊,中鐵北京局廊坊臨空經濟區回遷安置房項目總工程師翟金勝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他以技術為筆,以創新為墨,在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繪制出一幅幅技術創新藍圖,先后榮獲中國中鐵大商務管理優秀個人、中鐵北京局技術管理標兵、優秀技術員等多項榮譽。
勇于創新,重點工程的“強先鋒”
翟金勝從事房屋建筑工程專業技術工作27年,憑借著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對建筑事業的無限熱愛,積極投身于京津冀一體化建設。2021年,他參加廊坊臨空經濟區回遷安置房工程建設,作為項目總工程師,全面負責項目技術管理工作。該項目屬于重大民生工程,地處北京南中軸延長線南端,距北京中心城區45公里,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5公里,建設內容包括住宅樓、幼兒園、生活中心、地下車庫及其他附屬設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29個村街近2萬百姓的安居之所。
一到任,他便迅速投入前期策劃工作,深入研究項目圖紙,實地考察現場情況。面對工程體量大、工期緊迫、技術難點多、工程創優標準高等一系列嚴峻挑戰,他組織項目團隊攻堅克難,逐一拿出具體可行性方案。過程中始終堅持“方案先行、技術交底、樣板引路、實測實量、工序交接”的工作原則,嚴格執行三檢制,規范報驗程序,強化了項目的日常技術管理,確保項目穩步推進。他組織成立科研創新團隊,圍繞深基坑安全防護、地下結構防滲漏等重難點內容開展科研課題立項,進行技術攻關,其中,“預拌流態固化土制備及回填施工技術”“高性能復合輕質混凝土室內地熱采暖樓地面澆筑成套施工技術”兩項科研成果以“固廢再生+低碳節能”為核心,其大規模應用將產生“經濟降本-生態減負-社會提質”的協同效益,為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降本增效,成本控制的“多面手”
翟金勝始終堅持以“效益提升、價值創造”為核心,努力構建大商務管理體系。作為項目鐵三角中一員,圍繞大商務管理各項要求,與項目團隊就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等要素開展“雙優化”工作,組織項目工程技術及商務管理人員根據項目特點研讀規范、工藝標準,并結合以往項目的施工經驗,通過經濟比選對工藝、材料進行優化。以質量提升為核心,調研總結已完項目質量缺陷形成原因,在設計階段通過與各參建方進行工藝、材料選用比選,分別對基坑支護結構、二次結構材料、外墻保溫形式、外墻裝飾線條、抹灰材料、車庫找坡材料、外窗主型材、外窗玻璃、屋面鋁格柵裝飾架進行設計優化,節省材料費用7141萬元。他通過方案比選對支護樁成樁工藝、外墻模板選用鋁模、室外升降機安裝取消防護架、防水找平層與結構同步施工等施工措施進行優化,確保安全生產、綠色施工和質量提升的前提下實現項目創效3863萬元。他積極應用四新技術,主體施工期間應用銷鍵型鋼管模板支撐架、集成附著式升降腳手架、主體外圍護結構一體化自保溫、CRB600H高強冷軋帶肋鋼筋等新技術,均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人才培養,技術管理的“帶頭人”
翟金勝始終注重技術人才培養,多次組織技術團隊赴鄰近標段進行觀摩學習,通過比較找出差距,進一步提升團隊能力。在施工過程中,無論是圖紙審核、技術放樣,還是鋼筋綁扎、架體搭設、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各個環節,他都要求技術人員嚴格把關,確保每道工序都符合規范。他積極倡導并推動“三學三查三講”活動,精心制定培訓計劃,利用企業“云學堂”線上學習平臺及線下“總工、部長上講臺”活動,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圖紙、規范、工序質量控制要點,加速技術知識的吸收和應用,使技術人員更加專注于本職工作。在他的帶領下,技術團隊先后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9項、海外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6項;參編并發布實施行業及地方標準3項;科技成果獲2024年河北省建筑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中鐵2024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及2項節能低碳技術獎。(供稿:建筑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