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集團公司在成達萬營山軌枕廠召開2024年度施工技術觀摩交流會。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張文格,副總工程師,技術管理部,各施工類子分公司、國際分公司、勘測設計院、檢測公司和技術管理部門代表、工程技術專家和青年技術帶頭人共計6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旨在通過現場觀摩軌枕廠智能化建造,交流聚能爆破施工技術,對標先進找差距,相互借鑒學習補短板,提升集團公司智能化、機械化技術研究方向;聚焦隧道鉆爆工藝工法升級,加快隧道聚能爆破技術推廣應用,確保完成隧道雙超治理全年“五項”控制目標。
張文格和現場觀摩人員先后參觀了軌枕廠辦公試驗區、軌枕生產區、軌枕養護區、軌枕存放區四大區域,在智能控制中心觀看SCADA生產線遠程監視及控制系統、PHM設備故障監測系統、MES信息管理系統、智能化檢測系統等操作演示,并就全自動桁架鋼筋焊接、智能軌枕桁架檢測、全智能箍筋加工、智能模具清理、智能噴涂、全智能安裝預埋套管、全智能桁架安裝、混凝土精裝布料、全智能自動出入窖、智能養護、全智能翻轉脫模、智能軌枕檢測、智能化扣蓋工位、全智能軌枕碼垛等14個工位施工工藝與現場技術人員進行相互交流,對軌枕廠在拌和站智能化系統、桁架鋼筋加工及安裝智能化系統、軌枕生產智能化系統、蒸汽養護智能化系統、軌枕檢驗智能化系統及智能信息管理系統等6個智能化系統運用給予肯定和贊賞。
張文格與現場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對聚能爆破工藝優化進行指導。觀摩人員就不同圍巖鉆爆參數調整優化、鉆爆破孔鉆設控制要點、聚能管與炸藥結合工藝、周邊孔間距及裝藥結構、連接起爆網絡布設等關鍵技術與現場技術人員相互交流心得。
成達萬軌枕廠主要負責全線128萬根雙塊式軌枕的預制,在運用數字仿真、工業機器人、視覺識別、大數據技術等眾多前沿AI技術的基礎上,以物聯網和精益管理體系雙賦能,形成集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一體的雙塊式軌枕智能建造模式。經過前期探索、持續優化,通過“四廠合一”建設,廠區占地面積由原來的244畝減少至120畝,在原有5個智能系統的基礎上新增加1個智能信息管理系統,提出啟用低壓鍋爐、研發桁架鋼筋自動檢測設備、建造升溫中轉區等3項技術革新;對軌枕檢測設備、自動脫模設備、養生窖等3個工位進行提升改造;整個軌枕生產由最初的25名工人參與操作縮減至6名工人;日均生產1600~1920根,較傳統軌枕廠生產效率提高80%;每一塊軌枕的模具精度控制在0.25毫米以內,軌枕誤差在1毫米以內,不同步產生廢品的風險廢品率由3‰降至1‰以下;相對傳統蒸汽鍋爐節能50%以上。
成達萬鐵路項目在光明隧道出口、明月山隧道進口鉆爆施工中積極探索聚能爆破技術應用,通過不斷總結優化,取得顯著成效。每循環可節約打鉆時間20~30分鐘;周邊孔數量減少約15.6%;周邊眼炸藥降低4.8~6.6kg;周邊眼殘痕率大幅提高,降低噴射混凝土約1.5%;相較于傳統連續裝藥鉆爆工藝,每循環平均節約成本18.8元。(供稿:成達萬項目部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