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召開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和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大會表彰了491個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和792名中央企業勞動模范,中國中鐵有12個集體被授予“中央企業先進集體”稱號,19名同志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稱號。
其中,集團公司呼和浩特新機場飛行區場道9標項目技術負責人王春雷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稱號。
王春雷,2013年畢業于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交通工程專業,先后參與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呼和浩特新機場等7個民用機場項目建設,包含3座最高等級4F級機場。工作11年來,他逐漸從技術員成長為技術負責人,領銜的王春雷創新工作室先后取得國家專利6項,省部級大賽獎項3項,獲評省部級工法1項、企業級工法3項,發表工程相關論文4篇。先后榮獲中鐵北京局“先進個人”“十崗百佳技術管理標兵”“青年技術帶頭人”等稱號。
他在任職青島新機場項目總工期間,同時負責場道8標、飛行區綜合管廊、山東航空維修機坪和流亭機場改造4個項目的技術管理工作,施工內容涵蓋了機場場道所有專業。青島新機場飛行區綜合管廊工程是國內機場第一條飛行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具有技術難度高,安全風險大,質量要求高的特點。機場項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交叉施工較多,整個場區內的施工單位就多達60余家,溝通工作異常繁重。作為基層技術負責人,王春雷履職盡責,踏實肯干,從場道工程、飛行區綜合管廊工程,到航空公司維修機坪工程和流亭機場A6道口改造工程,他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攻克關鍵技術難題,與各方溝通對接,確保施工生產高效推進,帶頭編寫的《瀝青基復合封層在機場場道中的技術應用研究》獲得中鐵北京局2018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為解決管廊施工周期長、周轉料投入大的問題,他帶領技術人員總結各方經驗,將隧道襯砌臺車的方案引入到管廊項目施工中,采用模板臺車作為內模進行管廊混凝土施工。通過絲桿系統、電機行走系統將模板臺車定制為可自動行走的模板支撐體系,通過優化方案提高混凝土澆筑質量和施工進度。使用的自動行駛模板臺車系統極大提高了施工進度,減少了成本投入,將一節箱涵的施工時間由11天縮短至6天半。該模板臺車是全國首次在飛行區管廊施工中投入使用,每次運用,相比常規木模板直接節省成本2萬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呼和浩特新機場是4F級重要干線機場、西部地區大型區域樞紐機場,在機場飛行區場道9標項目任職期間,他帶領技術團隊晝夜奮戰,攻堅克難,針對工程深基坑、高支模的施工技術難點,組織編寫可行性施工方案。通過瀝青封層變更為復合土工膜,解決了項目基坑降水等關鍵技術難題,降低能耗,提升工效。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設計變更工作,通過將基坑止水帷幕變更為管井降水,為項目切實降本增效。(來源:機場分公司 編輯:史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