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集團公司承建的深汕站站房二標項目首根試樁順利開鉆。
為確保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樁基參數滿足設計要求,本次試樁共計18根,其中直徑1.2米試樁6根、直徑0.8米試樁12根,設計樁長為9.8米-30.2米之間,預計一周內全部完成。
項目部積極克服惡劣天氣、地質復雜、場地場坪、清淤換填、協調工作繁瑣等情況,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按照指揮部開工標準化要求完善準備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及應急預案等140余項文件。多方協調組織人員、機械進場,開展專項交底培訓,明確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安全規范,確保整個施工過程有序可控。
深汕中心——新時代灣區建設標志性門戶
集團公司承建的深汕站站房及配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未來中心區,是深汕鐵路的起始站由站房及客運服務設施工程、城市配套工程、綜合開發工程三個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約35.6萬平米,站房規模約4.8萬平方米,站場規模5臺13線。其中廣汕場為3臺7線(含正線2條),深汕場為2臺6線(含正線2條),車站最高聚集人數3500人,遠期高峰小時發送量6442人,屬于大型鐵路旅客車站,匯集廣汕高鐵、深汕高鐵,開啟“深圳半小時”“廣州40分鐘”生活圈。
深汕站作為深汕合作區的前沿節點,新時代灣區標志性門戶將構架起象征薈聚與變化的“深汕之橋”融合山水與城市,匯聚人、財、智、信、物,集成高效便捷的交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向東輻射的戰略節點,也是深汕特別合作區,承接廣深、輻射粵東的重要交通場站。
“深汕之橋”——合作區對外連接的交通橋梁
深汕站建設以“深汕之橋”為設計理念,寓意連接深圳和汕尾兩地的橋梁,造型上打破以往常規高鐵樞紐平面方正的刻板印象,大膽采用流線型平面設計。流暢飽滿的弧線邊際加上層層蝶變的退臺式造型,巧妙構成“橋”的形象,在天空勾畫出優美、靈動的天際線。站房屋面設計結合站城綜合開發斜向動感的形體,創造性構建“交互之橋”、“共創之橋”、“未來之橋”、“活力之橋”與四個象限的門戶功能需求結合。布置高融合度、高辨識度、高體驗度的交互服務功能,引導旅客建立個性化的動線選擇,全方位融入站城生活中來。
站城融合——國內首創上蓋下商業開發
建筑整體采用“東站西城”的布局模式,東側站房綜合體集成多種交通方式,極大提升旅客出行效率。西側城市綜合體融合城市商業功能,以商業人氣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站城融合一體化的功能布局,通過“深汕之橋”,將城市肌理、生態自然、交通網絡和人際互動緊密相連。深汕站將融入“蓋上蓋下”商業開發,車站屋頂及地下空間同步規劃商圈,可以充分利用車站的空間資源,為乘客和周邊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務,此商業開發模式在國內尚屬首創,能夠進一步發揮交通樞紐商業功能,打造站城一體化發展典范。(供稿:北京公司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