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迪,現任中鐵北京局中心試驗室主任、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參加工作18年來,他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始終致力于檢測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為工程項目攻克多項難題,在技術和管理創新、降本增效等諸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為企業節約成本近千萬元。2024年6月27日,在國資委中央企業“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榮獲“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勤奮好學,技術過硬,取得專業技術領域最佳成績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每個人都熟知的道理,而梁迪則將這條理念貫徹到底。他畢業即扎根在施工一線,不斷學習鐵路、公路、市政、機場工程的試驗檢測技術,逐漸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取得了十余項崗位資格證書,從一名普通工人成為一名知識型、創新型高技能青年技術工人,先后在全國、省部級試驗工技能大賽中取得一系列優異成績,在2013年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建筑材料試驗工決賽中成為最年輕“金獎”得主,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國中鐵青年崗位能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勞動模范”、“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中國中鐵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等多項殊榮。
立足本職,創新樹人,追求專業技術領域最高境界
工作十余年來,梁迪通過師父的帶領和自身學習,掌握了室內檢測工作所需的本領,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通過提出嚴格控制粉煤灰燒失量指標(≤2%)、C55預制梁混凝土使用單摻優質粉煤灰進行配合比設計等一系列創新建議與舉措,使項目大幅縮短工期、節約成本、提高施工質量,并積累寶貴經驗,為后續項目施工提供指導。他堅持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為核心要素,以培養更高素質的勞動者為第一要素,持續推動試驗檢測新質生產力發展。在管理創新中,持續推動試驗管理標準化工作,編制多本標準化手冊,全面推進試驗工作信息化管理,逐步解決軟硬件問題,實現網絡化辦公。在技術創新中,積極推動AI人工智能技術在隧道襯砌雷達檢測等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將科技與專業相結合,為專業工作開展保駕護航。他積極培養人才,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累計培養了2名中國中鐵技術能手,5名特級、30名高級技師、12名技師,135名項目試驗室主任以及近700多名優秀試驗檢測人員,實現了專業領域中從自身的“一枝獨秀”到全集團的“星火燎原”。
學以致用,創新創效,破解專業技術領域最新難題
梁迪不斷運用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服務生產,積極排解技術難題,為生產保駕護航。他負責全集團范圍內工程的試驗檢測及管理工作,成立“梁迪創新工作室”,先后攻克了“混凝土強度等級為130MPa的RPC蓋板的設計”、“無砟軌道底座板開裂預防及處理”等諸多難題,成為全集團創新工作帶頭人。
他主責研發《高速鐵路梁場建設管理信息化平臺(試驗室管理版塊)》,在重點項目得到應用,實現自主研發從無到有的跨越。他在京雄城際、京新高速公路、京沈客專等國家重點項目工程試驗的創新創效中做出卓越貢獻,節約成本近千萬元。在京沈客專中提出變更“水下混凝土灌注樁結構所處在嚴重鹽類結晶破壞環境”的設計,為全線路十幾家施工單位節約大量經濟成本,并得到京沈客專公司一致好評;在京新高速公路中提出“提高減水劑摻量來降低單方用水量,節省水泥的設計,優化礦料級配降低油石比”,節約成本近200萬元;在京雄二標項目施工時提出“降低膠材用量、雙摻F和KF、提高砂率等配合比設計技術”,填補了集團公司內工程樁基、隧道混凝土設計的空白思路,節約近371萬元。同時,他在濱海鐵路客站工程、長大坡度小半徑曲線盾構隧道等項目施工的鋼結構的質量檢測、隧道質量沖擊波法無損檢測及盾構掘進用護壁泥漿配合比設計等技術做出小改小革,助推《濱海鐵路客站工程綜合施工技術》獲得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他先后組織編寫5本手冊及教材,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2篇論文,參編1本《現代混凝土技術》國內專著,作為主要起草人編寫《隧道襯砌質量無損檢測技術規程》《城市綜合管廊技術狀況評價標準》2本規范標準;擁有《全自動流動度測試儀》等5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用于混凝土結構植筋鉆孔的施工方法》等3個國家發明專利,參與“高速鐵路連續梁懸臂節段拼裝施工工法”和“高速鐵路連續梁雙T構懸臂對稱拼裝施工工法”等兩個省部級工法,帶領梁迪創新工作室團隊完成創新成果轉化20項,獲得科技進步獎3項、專利12個,多項成果在工程項目中發揮作用。
努力沒有盡頭,奮斗仍在路上。梁迪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青春,今后他將一如既往扎實勤奮地工作,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為加快企業高質量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黨建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