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開局起步和“四型機場”建設的穩步推進,新質生產力逐漸嶄露頭角,并成為引領民航業發展的新動力源。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培育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機場工程建設領域從業者必須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重大課題。
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雙500強企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擁有機場場道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公司傳承中國中鐵紅色基因,服務于航空港基礎設施建設,主力建設機場飛行區場道工程,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場建設,先后參建了國內外100余個機場工程建設。針對機場工程建設施工面積廣袤、工程數量龐大、施工設備繁多等特點,中鐵北京局積極發揮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主動整合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這三個生產力基本要素,擺脫傳統生產力發展路徑,推進新質生產力在機場工程建設領域的發展和深度應用。
整合高端生產要素,推動機場建設提質增效
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機場建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中鐵北京局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呼和浩特新機場等多個大型樞紐機場搭建智慧工地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生產工具和管理方法,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工程建設的精確性、施工的高效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從而彰顯新質生產力的優越性。
智慧工地綜合管理平臺作為機場工程數字化施工的核心,是輔助工程相關人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工程施工的系統性平臺,該平臺對施工現場的基礎設施、施工進度、施工過程監測進行管理并輔助施工管理決策,實現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運營維護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創新施工管理模式,實現過程精確管控
數字化施工技術,作為一種將復雜工程信息轉化為可度量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處理和建模的先進技術,正從根本上重塑傳統建筑行業的施工模式。中鐵北京局與科技公司緊密合作,率先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展數字化技術的施工初探。隨后,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中,數字化施工技術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推廣。經過持續實踐和不斷優化,最終在鄂州花湖機場實現數字化施工技術的全過程應用,總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場數字化施工技術體系,有效解決傳統施工管理模式下質量監管不力的問題,使得施工過程可追溯,質量薄弱點可查詢,從而大幅提升了施工質量和效率。
智慧民航建設是新質生產力在民航領域的生動體現,對于推動民航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中鐵北京局始終堅守創新理念,致力于推動民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卓越品質打造機場工程建設新標桿。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強大驅動力,不斷優化生產力要素,深入探索、研發和總結機場智能建造技術,推動機場工程建設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邁進。
展望未來,中鐵北京局將高舉“開路先鋒”旗幟,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積極引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打造以機場建設為特色的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生態環保領域的一流建筑企業集團而不懈努力。(供稿:技術中心、機場分公司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