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隨著首根智能制造的軌枕下線,由集團公司承建的成達萬高鐵智能化雙塊式軌枕廠在四川省營山縣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國內高鐵行業數智化程度最高、生產規模最大的軌枕廠,標志著成達萬高鐵正式進入軌道工程準備階段。
成達萬軌枕廠位于四川省營山縣,承擔成達萬高鐵全線128萬根軌枕的生產任務。雙塊式無砟軌枕是高速鐵路應用范圍最廣泛的軌枕,是高鐵動車組平穩運行的墊腳石,由底座板、軌道板、軌枕塊構成,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軌枕的模具精度要求必須控制在0.25毫米以內,軌枕誤差在1毫米以內,其制作的精度決定了動車組運行的平穩性。一塊軌枕的生產要經過桁架箍筋加工、清模、套管及螺旋筋安裝、檢測、碼垛等14道工序。傳統的雙塊軌枕生產需要25人參與作業,一天的勞動生產量約1000塊,而智能化雙塊軌枕廠生產僅需要6名工人參與操作,一天能夠生產1800塊,生產效率能夠提高80%。
成達萬軌枕廠有智能機器人17臺,實現軌枕生產全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操作,無需人工干預,展現出一幅“有人值守、無人操作”的智能流水生產畫卷。生產車間內,智能機械臂進行箍筋、桁架筋、混凝土入模等軌枕生產作業工序。在打磨工位,智能六軸機械臂攜帶打磨頭精準打磨模具內腔;脫模劑噴涂工位,通過傳感器感應內腔位置,采用180度旋轉噴涂;預埋套管安裝工位,通過智能識別模具定位柱,機械臂自動上料、精準安裝;鋼筋箍扎作業處,兩臺智能機器人正互相配合,行云流水般完成彎制、焊接;桁架安裝處,通過三軸移栽機移送至8個軌枕內腔進行自動安裝;混凝土布料工位,使用多功能布料口進行精準布料,布料精度達到95%以上;自動出入窖及蒸養工位,通過智能溫控系統,達到智能蒸養條件;脫模工位經過180度翻轉振動脫模;軌枕自動檢測處,通過3D掃描自動識別裂紋、外觀尺寸;注油扣蓋工位,機器人通過3D相機掃描計算注油孔位置,進行精確注油扣蓋;碼垛工位通過稱重傳感系統水平四層放置。
成達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西起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站,途經四川省資陽市、遂寧市、南充市、達州市及重慶市開州區、萬州區,接入既有鄭渝高鐵萬州北站。成達萬軌枕廠的正式投入使用將直接推動成達萬高速鐵路早日建成通車,讓時速350公里的鋼鐵大動脈在引領現代化川渝建設過程中展現新作為、邁出新步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落地實施,為全國發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楊亞錄 朱瓊 編輯:史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