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南海,有一顆閃耀的珍珠,那便是海南,在海島之上,一條蜿蜒曲折的國家旅游大道,正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們展示著自己的曼妙“身姿”。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建設過程中,中鐵北京局的建設者們用奮斗和汗水書寫了碧海藍天繪巨龍的先鋒故事。
齊心協力建設特色旅游路
2021年7月,宋健第一次踏上木蘭灣的施工路線,發現沿線的水產養殖戶眾多,其中的魚蝦塘伸向大海的取水管像蜘蛛網一樣交錯疊加,一戶一塘,四十多公里要協調遷移200多個魚蝦塘,工作難度非常之大。
作為項目黨支部書記的宋健很清楚,想要靠自己一家一家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會極大地影響到整個項目的建設進度。
于是,他深入研究,積極與多方討論溝通,最終牽頭建立了以項目部、地方政府、業主和當地村鎮等為主體的“黨建聯盟”。黨建聯盟通過開展理論聯學、資源聯享、活動聯辦、隊伍聯建、工作聯促的“五聯”活動,在豐富黨建內容、促進項目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帶動鄉村振興等方面達成一致、通力合作,形成了共同進退的聯建聯動新格局,實現從“單兵作戰”向“聯盟共建”轉變,為推動項目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對于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宋健組織“黨建聯盟”各方坐到一起,把現場的問題擺出來,把影響施工的問題講出來,把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羅列出來,大家集思廣益、商議解決,通過融洽的交流把這些難題一一解決掉,無論是項目給村鎮地方反饋的問題,還是村鎮要求項目提高的方方面面,項目部與村鎮地方都能對號入座、包領任務,一一定時間、定措施、定責任人,達到一個滿意的平衡點。隨著問題一個個被高效解決,項目各項建設任務也順利按期完成。
如今,海岸燈塔段、風車掠影段、航天椰夢段已建設完成,“海天一脈,秀色連珠”的主題也初具規模,“木蘭灣”的故事已告一段落,而宋健勇當開路先鋒、引領創建“黨建聯盟”的故事已融入到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那層層美景之中。
濟困扶危建設暖心民生路
2023年2月16日晚上19時,項目部防臺防暴雨應急辦公室接到當地老鄉電話:“現在正是椰子豐收的黃金季節,受到連續的暴雨影響,環島旅游公路沿線的東郊椰林段豹山村唯一的出村道路被沖毀了,現在椰子沒有辦法運送出去,事情非常緊急,一旦錯過了黃金收獲時間,村民收入將大大減少,需要項目部幫助搶修出村的道路”。
接聽電話的是項目總工劉鵬飛,接完電話,他內心十分焦急,這些椰子是老鄉們一年辛辛苦苦的成果。為了幫助老鄉順利把椰子運送出村,劉鵬飛當即查看地圖和最新的天氣情況,開始研究確定道路搶修方案,逐個打電話安排人員和機械。第二天一早就趕到現場,組織人員、機械設備對出村的道路進行搶修,面對搶修材料大車運不過去的情況,他就安排用裝載機一斗一斗的裝到沖毀路段,再用挖機配合人工進行回填壓實,經過數個小時的不懈努力,最終成功完成了沖毀路段的搶修工作,確保了村民能夠第一時間把椰子運送出去。
此外,項目部還為村鎮無償鋪設硬化場坪、拓寬道路、安裝路燈、搶修村道,多次開展“真情慰問暖人心、心系群眾送溫暖”慰問活動,對于極為困難的特殊家庭,幫扶其解決就業問題,多措并舉為當地村鎮解決實際困難,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展現央企擔當。
潛精研思建設環保生態路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建設初期,項目經理王杰在進行前期線路調查時,發現線路中央有一片小型紅樹林,其中的正紅樹、角果木、海蓮等都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也是防風固沙的“海岸衛士”,是海南珍貴的濕地生態資源。
根據資料記載和網上查閱得知,紅樹林的移植工作非常復雜,對于生長環境和生態系統要求極高,以往的移植成功率一直很低。為了保護好這一片紅樹林,王杰立即著手紅樹林移植工作,帶領團隊深入實地進行調研,充分了解紅樹林移植對生長環境、海水鹽分的濃度、互相依賴的生態系統要求,查閱研究成功移植的先例,不斷分析和總結,邀請紅樹林研究專家多次對移植工作進行指導,到現場進行調查和選址,由轄區內林業主管部門、當地政府部門等現場確認,確保選擇的地塊符合紅樹林植物生長條件。最終,把這一片紅樹林成功移植到了環島旅游公路旁,并在周邊安裝了防護欄桿,豎立了生態保護標識標牌,更好地進行保護。
截至目前,移植的這片紅樹林生存狀況良好,移植成功率較高。大家紛紛點贊王杰,說他是紅樹林移植的“專家”。
如今,這片紅樹林已成了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邊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鷺鳥翩翩起舞,與紅樹林融為一體,使南部海岸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匠心筑造,建設美好生活。這些故事僅僅是項目建設過程中千千萬萬個故事的剪影,700多個日日夜夜,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建設者用“開路先鋒”精神詮釋了要修的不僅僅是一條旅游路,更是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民生路、生態路。(供稿:二公司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