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開杰,現(xiàn)任五公司新建寧波至金華鐵路站房Ⅱ標工程部副部長。自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他懷揣建橋報國的壯志,參建的鄭阜、鹽通鐵路建成通車。高鐵馳騁在祖國美麗的大地上,他也開啟了人生的建橋新篇章。
“能夠從事我熱愛的橋梁事業(yè),我是幸運的!”裴開杰激動地說。在青少年時期,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座座宏偉壯觀的橋梁,他便在心里許下了一個愿望:我要建世界上最好看的橋。
勤于工 敬于業(yè) 精于技
“裴工在工地上報檢,你去工地上找他吧。”在工程部辦公室里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一大早,裴開杰便匆匆趕到施工現(xiàn)場,對箱梁預制各工序進行技術指導和驗收。面對鹽通鐵路箱梁建設的新要求,他雖然有參建過鄭阜鐵路箱梁預制和架設的施工經驗,但面對國內首次試使用新梁型,很多難題都是首次面對。
新梁型主要變化為箱體尺寸調整:梁高由3.035米調整為2.815米,底板寬度由5.50米調整為5.40米,頂板、底板、腹板厚度相應調整,24米簡支箱梁混凝土減少29.1立方米,32米簡支箱梁混凝土減少37.5立方米,箱梁腹板使用單排大規(guī)格錨具。梁端支座及腹板鋼筋更加密集,容易導致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骨料下料不順暢,振搗不密實。梁場的技術管理人員及作業(yè)人員需對新梁型的結構、鋼筋布置及工序工藝的操作摸索一套新的辦法,施工難度加大。在困難面前,他勇于挑重擔,每天堅守在工地上,與項目總工、部長及其他技術人員,一起認真研究和探索新型箱梁各工序施工的工藝方法,協(xié)助總工配合鐵科院完成箱梁型式試驗,認真總結現(xiàn)場工藝工法,編制《首孔箱梁預制工藝試驗施工方案》和新型箱梁預制工藝細則。“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tài)度很快讓他脫穎而出,他的表現(xiàn)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
探索創(chuàng)新 精益求精
單孔箱梁鋼筋種類多達147種,在半成品鋼筋加工過程中,人工無法做到精準計量,造成堆放的半成品鋼筋過多,不能做到工完料清。為了提高鋼筋加工質量,節(jié)省成本,裴開杰協(xié)助總工成立QC小組反復琢磨、不斷改進,在采用BIM新技術對簡支箱梁鋼筋深化設計的基礎上,研制的基于BIM平臺的MES鋼筋加工生產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鋼筋加工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了鋼筋加工精度,降低了資源成本消耗,最大程度上提升經濟效益。他參與編制集團公司A類課題《高速鐵路新型箱梁預制施工技術研究》,以現(xiàn)場為中心,對梁場工裝、工法進行優(yōu)化更新,通過設計、實施、研討達到了預期目標,解決現(xiàn)場難題。他參與的QC成果“基于BIM平臺鋼筋加工技術”榮獲集團公司一等獎。
破解難題 務實擔當
當鹽通鐵路工期由48個月調整為32個月時,為保證鹽通鐵路按期通車,裴開杰每天堅守在施工一線,協(xié)調解決技術中遇到的問題,做好監(jiān)理報驗工作。面對線下分部連續(xù)梁施工進度緩慢,影響架梁工期,他和總工、部長一起仔細安排施工計劃,合理組織架橋機4次調頭,實現(xiàn)單天最高預制5孔梁箱梁,單月最高預制96孔,月最高架設106孔,連續(xù)10天達到6孔/天的架設指標。2019年5月,因箱梁架設組織得力,鹽通鐵路總承包單位向東臺制梁場頒發(fā)綠牌1張。
金甬站房項目新昌站、東陽站站房深基坑涉及水泥攪拌樁、鉆孔灌注樁支護,施工成本高,工期時間長。裴開杰配合總工、部長積極與設計、業(yè)主對接,對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優(yōu)化,減少了東陽站深基坑和新昌站深基坑的支護結構,采用放坡開挖、噴錨支護方式,為項目節(jié)省了成本。他和技術團隊深入研究站房、材料棚高支模支架方案,在充分考慮經濟性、安全性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支架支撐體系,編制完成方案,并通過專家評審。
星光不負趕路人,裴開杰用堅持詮釋著熱愛,用智慧和汗水奮戰(zhàn)在橋梁建設的第一線,一座座大橋拔地而起,聯(lián)通祖國大江南北,是無數(shù)個裴開杰在平凡崗位上成就的不平凡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