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闊步前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進一步明確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目標和任務。作為世界雙五百強企業中國中鐵旗下的骨干成員單位,中鐵北京工程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傳統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轉變,走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順勢而為 首批獲得管理體系認證
自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一直朝著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目標不斷邁進,經過不懈努力,預制構件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綠色發展、美麗中國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的新目標。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也對建筑行業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在“雙碳”背景下,向節能環保、綠色施工的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升級已成行業必然趨勢。
房建市場是中鐵北京工程局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近年來,圍繞“抓效益、創信譽”發展主線,中鐵北京工程局踐行“打造以機場建設為特色的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生態環保領域的一流建筑企業集團”的愿景,堅持經營開發“五步走”戰略,房建和機場板塊業務逐步成為企業的拳頭產品,特別是房建領域新簽合同額占比達60%以上。在全國掀起裝配式建筑熱潮之際,中鐵北京工程局積極響應,秉承“匠心筑造 建設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不斷擴大裝配式建筑施工規模,投身裝配式建筑研發應用,成為先行先試的標桿企業之一。2019年12月,中鐵北京工程局獲頒“裝配式建筑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批通過裝配式建筑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三家企業之一,也是中國中鐵系統內唯一一家率先通過認證的企業。所屬單位天豐公司于2020年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獲得裝配式建筑質量創新企業獎。
2017年7月,中鐵北京工程局承建的首個裝配式住宅工程海淀北部地區整體開發永豐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拉開了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序幕。項目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項目部精心組織、精細管理,于2018年11月迎來了第五屆新型建筑工業化創新技術交流會觀摩團。200余名業界專家現場觀摩了項目地上結構采用鋁模+PC構件、工具式懸挑架樣板、樓層截水樣板等新工藝、新體系,紛紛點贊海淀北部地區整體開發永豐產業基地項目工程安全、節能、環保、優質,是北京市海淀區共有產權標桿項目。
與傳統的施工現場相比,走進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現場,很難再見到亂糟糟的材料、灰蒙蒙的塵土、人來車往的場面。傳統的綁鋼筋、支模板、澆筑混凝土、砌墻抹灰等工序,都被裝配式建筑留在了構件工廠里。通過工廠一道道生產線,將墻板、樓梯板、樓板、隔墻等預制構件直接成型,打上專屬的編號二維碼,然后運到工地進行組裝拼接,省時省力。為此,前期策劃成為一項重要工作,項目部進場要提前對預制構件廠進行考察,開展“塔吊選型、構件存放、鋼筋定位、工具設計、支撐體系、構件安裝工藝”等工業化前期策劃工作,施工過程中堅持樣板先行、首件驗收制度,把施工現場重點、難點工藝進行1:1樣板施工,為后續規模生產施工應用打好基礎。
從承攬第一個裝配式住宅起步,中鐵北京工程局深耕裝配式建筑領域,承攬項目覆蓋民用建筑住宅、別墅、小鎮、產業園、商業綜合體及鋼結構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承建裝配式建筑近30個,建筑面積400余萬平方米,在企業房建業務板塊中占近五分之一體量,裝配式建筑已迅速成長為房建主戰場的拳頭產品。
在民用建筑住宅領域,承建了重大民生工程通州東方廠棚改項目、北京后沙峪自住房項目、門頭溝站貨場鐵路職工項目、深汕合作區安居深樂村項目、上海奉賢新城10單元13-02區域地塊項目、中鐵逸湖項目、石獅市碧桂園項目、泉州市鯉城區世茂云璟項目、惠安世茂鴻瑞小區項目、海藍椰風六期(首批)項目、長豐縣吳山鎮百花馨園拆遷安置小區五期工程、瓊海保利時代項目、廣州諾德云城項目2標段工程、中鐵壹號住宅等,特別是在福建、海南市場建立良好口碑,實現滾動發展。同時,承攬了中鐵后沙峪別墅項目、中鐵城沃爾夫小鎮、南通市蘇通科技產業園項目、中鐵吉林總部基地項目、三亞鳳凰海鮮廣場及商業綜合體二期工程項目等,其中三亞鳳凰海鮮廣場為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預制裝配率達到76.5%,著力打造一批宜居宜業的精品綠色工程。
廣泛應用 打造新型產業業態模式
在國家和地方發展裝配式建筑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各地裝配式建筑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局面。中鐵北京工程局也將裝配式應用于鐵路、公路、市政、機場領域的橋梁、涵洞、鋼結構施工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鋼結構施工領域,國家超算西安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高32米,鋼結構最大跨度達28.6米。采用BIM作為深化手段,將深化設計形成程序,由加工廠進行尺寸定量;按照“分區施工、分層吊裝”的原則,對不同分區、部位采用多種形式的吊裝方法,同時建立BIM模型,通過模型碰撞檢查,避免了構件加工尺寸誤差導致現場返工的問題。2021年10月30日,中鐵北京工程局參建的尼日利亞阿南布拉州國際機場正式移交,機場航站樓是尼日利亞最先進的裝配式鋼結構航站樓,建筑面積為8828平方米,實現了阿南布拉州人民30年來的航空夢。
在沙漠建鐵路施工難度大,這就迫切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革新。中鐵北京工程局和若鐵路的建設者攻克了裝配式橋墩和蓋梁技術 ,破解了沙漠鐵路建設中風沙影響、自然環境惡劣、用水難及混凝土養護難等難題。項目部根據全線橋梁墩柱高度及工程數量,選用15米、12米和8米三種不同高度進行預制裝配式橋墩試驗。把原本在沙漠中進行的水泥配件澆筑作業轉移到基地中進行,將主要部件澆筑完成后,運往現場像搭積木一樣組裝。期間,項目部參與研發的預制拼裝墩柱外側鋼筋綁扎定位裝置以及裝配式墩柱蓋梁自錨式鋼絞線連接施工工法分別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陜西省省級工法。
在峨米鐵路建設過程中,項目部攻克了在狹小地形條件下建設裝配式節段箱梁預制場、在滑坡體上施工鋼棧橋實現運梁通道建設、節段多濕接縫施工質量控制以及梁體線形控制難度較大等一系列難題,茨達河特雙線大橋節段拼裝梁安全、優質、按期架設完成,成昆復線冕寧至米易段順利開通。在貴南高鐵項目建設中,都安制梁場研制出能夠在特殊環境條件下安全有效進行箱梁節段膠接拼裝的造橋設備應用,創新液壓主支腿和前支腿設計,使造橋機過孔不受預應力壓漿及漿體等強約束,并且過孔過程中調節更為方便精準,提高橋機使用功效。在連徐鐵路東海特大橋建設中,跨大沙河(32+48+32)米連續梁采用預制節段梁懸臂對稱拼裝施工工藝,榮獲鐵道部級工法1項、浙江省級工法1項。
在公路、市政領域,雙遼至洮南公路建設項目采用裝配式箱涵施工,僅用時3個月完成全線151座裝配式箱涵施工,預制檢測合格,安裝快速,該項目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尋沾高速公路小龍潭1號大橋上跨小江斷裂帶及牛欄江引水隧洞、尋倘公路及東川鐵路,上部結構采用鋼混疊合梁,大橫坡、小半徑曲線大噸位預制梁架設,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項目部以技術攻關為先手棋,采用鋼梁智能化分段制造、預制場快速總拼、橋面板與鋼梁一次性疊合預制、定制一體化運梁車轉運配合自研架橋機快速架設成套技術,解決了50米跨度、270噸單榀鋼混疊合梁制運架技術難題。2019年3月30日,裝配式鋼混組合梁制運架技術交流現場觀摩會在小龍潭1號大橋施工現場舉辦,全國近400余名橋梁專家現場觀摩學習。在徽州大道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采用鋼板組合梁橋,通過抗剪連接件將鋼梁和混凝土橋面板拼接而成,實現橋梁快速化、裝配化施工,大大節約了工期和成本。
科技攻關 注入持續發展強大動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應用中,技術創新是不可或缺的引擎和動力。中鐵北京工程局依托兩級三層科技創新管理體系,通過技術中心延伸至各子分公司技術研發部門,依托裝配式建筑項目廣大科技骨干人員,針對疊合板、墻板密封 、套筒低溫延后灌漿、PC+鋁模+爬架快速施工等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取得顯著成效,累計獲得省部級工法5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同時,培養了一批裝配式建筑領域的技術人才,他們依托重點項目,成立創新工作室,為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發展提供不竭動力。2021年9月25日,中鐵北京工程局在門頭溝站貨場鐵路職工住房項目召開裝配式建筑觀摩交流會,通過現場觀摩房建工程裝配式結構施工及交流匯報優秀施工經驗,為進一步開展裝配式結構技術研究指明方向。
關鍵工序的不斷改進是科研人員的不懈追求,他們在應用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上海奉賢項目通過對PC、鋁模、爬架結合工藝的研究,對異型戶型進行優化,保證外墻一次成型,在保證外墻免抹灰的同時解決了爬架提升后懸空砌筑安全隱患。連徐鐵路項目研究解決了可移動式鋼結構施工平臺輔助施工、0號塊箱梁吊裝精確定位、節段橋梁拼接結構膠選取、節段梁臨時預應力張拉等技術難點,系統提出了高速鐵路連續梁節段懸臂拼裝施工工藝,為預制拼裝技術在高速鐵路橋梁的應用推廣積累了豐富經驗,其后安九鐵路、鄭阜鐵路、鄭州四環高架橋工程已采用該工藝并取得了突出成績。天豐公司依托三亞海鮮廣場項目,在股份公司立項《裝配式結構體系研究》課題,主要研究裝配式鋼結構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及體系優化。
央企使命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鐵北京工程局多次主動請纓、彰顯央企擔當,先后參建了石家莊黃莊公寓集中隔離場所、長春市抗疫用房、沈陽方艙醫院應急工程和健康驛站工程、海南樂東抗疫救援隔離房等工程建設,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做出了重要貢獻。能夠在短短數日內建成并交付,離不開裝配式建筑、建筑單元模塊化等技術的應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特別是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
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和生動實踐。中鐵北京工程局將立足“十四五”發展規劃,在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不斷拓展裝配式建筑業務范圍,依托在建裝配式建筑項目進一步研究勞力組合、設備選型配置和工效改進措施,進一步加強裝配式橋梁、地鐵車站、機場相關預研,加強裝配式業績宣傳推介,助力裝配式科研開展和市場拓展,向著建筑產業“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砥礪前行,為建設美麗中國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