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漠河古蓮到廣州白云,從成都天府到青島膠東,從北京大興到鄂州花湖,中鐵北京工程局技術工作者以項目創新管理實驗室為載體,在服務“四型”機場建設中,積極探索BIM應用模式的創新實踐,為企業發展注入科技動能,為推動民航基礎設施建設賦能添彩。
在技術創新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近年來,民航局高度重視智慧民航建設,智慧民航建設正全方位重塑民航業的形態、模式和格局。鄂州花湖機場是民航系統BIM技術應用最為全面深入的機場工程,是國內首次全生命周期運用數字施工與智慧建造技術的項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表現得尤為突出。鄂州花湖機場數字化建造技術“亮相”全國民用機場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得到了民航系統和業內的高度認可。今年7月17日,這座機場正式投運。
當得知業主單位要組建BIM團隊時,中鐵北京工程局機場分公司技術人員第一時間奔赴項目,帶領、指導并配合項目迅速組建BIM技術團隊,加入機場智慧建造的“科技大軍”中。立冬后的鄂州晝夜溫差較大,夜間強冷空氣來襲,花湖機場施工現場卻熱火朝天,車流如織。這個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2歲,13人信息化小組歷時148天封閉式辦公,絲毫不覺氣溫晝夜的更替變化,他們專注創新,攻堅克難,完成場道工程全專業共計63個拆分深化設計模型,千萬級別的構件數量,135項圖紙會審、變更12項。
在人力腦力與信息化智能化“斗智斗勇”的三年時光,公司和項目兩級BIM團隊以“從零開始”的心態,攻克多個技術“攔路虎”,啃下無數建模硬骨頭,自主研發族庫管理平臺,完成約5萬個族歸集管理,打通了機場跑道從“建模”“按模施工”到“按模質量驗評”“按模計量支付”的路徑,將智慧與汗水揮灑在機場東跑道的建設全程。
多年來,機場分公司技術工作者為工程“嫁接智慧”,三維數字化施工模式實現對工程的全過程精準管控,在東跑道土石方回填過程中,項目部引入無人駕駛壓路機、自動化精平平地機、36噸超重壓路機,施工工效提升2.6倍,縮短工期2個月,節約直接成本412萬元。工程部BIM技術負責人金敏常年出差各地項目致力科研,兒子小升初與中考都沒能陪在身邊,“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這位工地鐵娘子,把湘妹子紅辣椒般的蠻勁兒全都用在了科研攻關的韌勁兒、鉆勁兒中。
在技術創新的挑戰中奉獻智慧力量
鄂州花湖機場數字建造技術只是公司技術人員堅持創新爭先,自立自強的一個縮影。還記得在呼和浩特盛樂機場項目,項目經理馬波介紹說,一個機場工程從開工到通航,建設者要在十幾個足球場般偌大的空間里,頂風沙、斗酷暑、戰嚴寒,在冰與火的淬煉中化繭成蝶、鳳凰展翼。在這樣的環境中,技術人員積極探索數字建造技術應用,在大興機場項目試驗,在成都天府機場項目探索,在馬爾代夫機場項目應用,在鄂州花湖機場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馬爾代夫機場項目科技創新工作可謂碩果累累,共獲得股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股份級工法、多項技術專利。就在前不久,項目的股份級“水泥穩定珊瑚砂基層雙層連鋪施工工法”獲得中施企協第二屆工程建造微創新技術大賽一等成果。科技成果在馬爾代夫機場改擴建工程中的成功應用,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節約成本約504萬元。同時,馬爾代夫機場項目由集團公司技術專家郝秀文作為科研帶頭人,培養出了王錚、徐云賀等一批優秀科技創新技術人才,為公司進一步開展技術創新貢獻力量。
機場分公司依托重慶江北、貴陽龍洞堡、馬爾代夫維拉納等機場工程,推廣不停航施工技術,實現工程進展的“短、平、快”。貴陽機場項目總工孫麗麗懷孕期間,帶領年輕人結合“四新”技術和建筑業十大新技術,歸納出貴陽龍洞堡項目的7項綠色節能新技術應用。疫情期間,她帶著4個月襁褓中的孩子奔赴項目,帶領項目攻關科研完成3項課題。
如果把候機樓、停機坪、滑行道、油庫、維修車間等占地面積加起來,一個大型機場占地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跑道長度就超過5000米長。在工程技術創新人員心里,技術創新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一次次嘗試、糾錯、修改、完善、提升中,打造一個個“智慧工地”,呈現數字建造和BIM技術雕琢的“孿生機場”。
在技術創新的新征程砥礪前行
多年來,機場分公司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驅動力,參與民航“四型機場“建設,在技術攻關方面久久為功,以專心、專注、專業的創新精神,孜孜以求,筑路蒼穹,不斷貢獻著中鐵智慧、中鐵方案和中鐵力量。
2021年,是機場分公司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新簽合同額突破100億元,其中機場專業板塊超80億元。2022年,機場分公司參建的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鄂州花湖機場投運,呼和浩特盛樂機場、肥東白龍通用機場、援巴基斯坦瓜達爾新國際機場等工程有序建設。
鯤鵬展翅九萬里,鳳凰于飛指日成。作為參與機場工程建設的主力軍,中鐵北京工程局將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揚帆再起航,逐夢百年路,奮斗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