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長春市嚴峻的疫情形勢牽動人心,中鐵北京工程局主動請戰,調派骨干力量,火速馳援戰“疫”一線,一句句鏗鏘的誓言、一個個鮮活的名字、一枚枚無悔的指印,承載著中鐵北京工程局員工的責任與擔當。
現場大管家 全力解決參建人員后顧之憂
正在開展商務活動的東北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馬旭,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組織東北指揮部相關人員,第一時間驅車趕往長春。在路上,馬旭的手機沒有一刻停歇,他反復聯系股份公司長春抗疫用房前方指揮部、六公司、天豐公司、長春經營部等單位,確認人、機、物、料落實情況。抵達長春后,及時編制責任分工,主動分管對外協調、后勤保障、防疫衛生和對外宣傳工作,擔起了抗疫指揮部大管家的職責。
面對天氣寒冷、全城封鎖、交通中斷等重重困難,馬旭帶領各組人員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積極聯系多方資源,加強和當地政府、股份公司前方指揮部、兄弟單位、核酸檢測機構等溝通,全方位確保了參建人員生活辦公、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
在現場施工進入白熾化后,面對多單位交叉施工、現場人員復雜等局面,馬旭每天早上五點就到達現場,冒著凜冽的寒風,給勞務工們發放早餐,送去了熱乎乎的飯菜。緊接著,他又組織開展核酸檢測,帶領防疫衛生組不留死角地開展消殺、體溫登記,保障了現場安全。
在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開展的同時,他精心籌劃,在施工現場舉辦了宣誓授旗儀式,向全體參建人員再次動員,極大地鼓舞了人心,提振了全員士氣。馬旭每天認真審核宣傳稿件,指導宣傳組做好先進人物事跡和現場影像資料收集,中鐵北京工程局施工畫面多次用于股份公司相關宣傳報道。
進入收尾階段,水電安裝作業陸續完成,為了盡快讓現場達到交付條件,他主動通宵打掃現場,清理生產垃圾,看著一間間隔離用房達到交付標準,始終懸著的心終于能夠放下,一臉疲憊的馬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滿眼的自豪感顯現在臉上,他說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爭分奪秒,高能輸出,終于圓滿完成抗議用房建設任務,這將是我終身驕傲的經歷!”
抗疫領頭人 彰顯黨員初心使命
在接到長春抗疫用房建設任務的第一天,六公司黨委書記焦廣彥立即在全公司范圍內動員員工趕赴長春,他迅速安排部署,甚至來不及回家取行李,只帶了一件外衣便出發了。
從到達長春的那天起,焦廣彥就沒睡過一個整覺,從查看現場到組織人員、機械,再到解決現場施工難題調整方案,每天僅留給自己3、4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微信步數日均3萬步。由于長時間的站立,雙腿雙腳出現了浮腫,長時間戴口罩的面部,也勒出了深深的淤痕,盡管他聲音沙啞、眼含血絲,但現場工作的開展仍然井井有條。
凌晨3點,已經在工地上堅守了一夜的他,又去了兄弟單位施工現場,看看有什么好的施工方法值得學習,每走到一處,他都拿本子詳細記錄著如何加快進度、提高質量的方法。他帶著年輕的管理人員走遍每個角落,每到一處,便停下來,結合自己多年施工管理經驗,告訴大家此處施工要注意什么,重點盯控哪里,如何更好更快完成任務,給小年輕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施工管理課。
為了解決好施工現場場地平整度不夠的問題,他通宵指揮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場地平整,接連幾天的奮戰,他本就布滿血絲的雙眼腫脹了起來,但為疫情防控爭分奪秒的意念,一直支撐著他不敢有一絲的松懈。
驗收前夕,為了盡快達到驗收標準,他帶領員工冒著大雪通宵鏖戰,親自帶頭拼裝室內家具、安裝電器,為順利通過驗收贏得了時間。在這個特殊時期,與焦廣彥一樣,還有焦廣池、郭鴻強、翟佳爽等同志,奮戰在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技術排頭兵 優質高效完成建設任務
3月16日一大早,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電話那頭聲音急切:“長春市目前疫情形勢嚴峻復雜,我們接到任務要援建放艙隔離點,請天豐公司長春各項目立即參與援建工作!”第一時間接到援建任務后,天豐公司吉林總部基地項目總工程師王曉龍毫不猶豫的放下手頭工作。7天建成120間抗疫用房,這不僅是與時間的賽跑,更是一場與生命的較量。
晚上6點,項目臨時指揮部召開抗疫用房建設會議,他主動承擔起抗疫用房所有水電安裝、衛具及通風系統,以最快速度完成人員、車輛及物資的準備,集結一切能集結的水電施工力量趕赴現場。
凌晨2點,天豐公司項目管理人員和施工隊伍克服大雪封路、疫情封城的困難全部到齊。他召集施工隊伍研究方案,對大家說:“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始終要把質量放在首位,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把急活作細、細活作精,保質保量完成抗疫用房建設任務。”
建設初期,場地平整度不達標限制了集裝箱房的安裝進度,由于施工工序原因,水電安裝要在集裝房安裝后才能進場作業,但時間不等人,他向長春項目各方號召調配人員:“沒有條件的,我們創造條件也要上!”最終召集了30余名工人輔助場地平整和箱房安裝,為水電順利安裝提供了條件。
不管凌晨工作到多晚,每天早晨都能準時在項目班前會上看到他的身影,組織工人班前談話、安全教育、實名制登記,既能保證人員安全,更能提前的規避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倒計時3天,也是建設最緊張、最關鍵的時期。他白天協調水電物資設備,檢查施工進度和質量,優化方案,晚上也顧不上休息,又跑到現場替換困乏的管理人員,自己留在現場指揮。他在施工班組與工人一起勞動,每天休息3小時,晝夜不停的工作,他早已面色蒼白、嗓音沙啞,但依舊穿著棉大衣,戴著帽子,穿梭在每一道安裝工序的崗位中,他說:“能盡力的時候就要盡全力。”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使得玉成。歷經8天日夜奮戰,3月24日,中鐵北京工程局建設的175間抗疫用房高質量、一次性通過驗收,順利交付使用,得到股份公司抗疫用房指揮部的高度贊揚:“雖然北京局接到通知晚,但在施工中能夠奮起直追,優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鐵北京工程局黨員干部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積極發揚“敢于擔當、挺身而出,敢于吃苦、攻堅克難,敢于拼搏、能打硬仗”的抗“疫”精神,做到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彰顯責任使命,永當開路先鋒!用奉獻和擔當筑牢防疫堤壩,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