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煙波楚天闊,自古以來就是九省通衢的荊楚大地,如今煥發新的生機。7月17日,由機場分公司參建的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這座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首次通航,就牢牢吸引住眾人的目光。
科技引領打造“數字孿生”機場
鄂州花湖機場是國內首次全生命周期運用數字施工與智慧建造技術的機場項目,建有東、西兩條遠距跑道,按照4E標準建設,長3600米,寬45米,可以起降波音747等寬體客貨機。中鐵北京局在機場項目建設中堅持科技引領,在智慧機場、智能建造上不斷突破,數字化建造技術“亮相”全國民用機場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得到民航系統業內的高度認可。
2017年,鄂州花湖機場開工建設。“走馬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是機場公司在湖北的第一個大項目,也是公司重組以來承建的最大土石方單體工程。”項目總工程師黃維回憶道。數字建造推行之初,BIM技術負責人霍二鵬帶領13人的信息化小組歷時148天封閉式辦公,完成場道工程全專業共計63個拆分深化設計模型,千萬級別的構件數量,135項圖紙會審、變更12項。項目部與數字化施工管理單位共同開發了無人駕駛壓路機技術,通過安裝在不同位置的傳感器,預先輸入工藝參數,壓路機能夠自動識別、自主完成碾壓施工,施工質量完全滿足規范要求,極大提高了工效,節約了成本。
在機場東跑道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BIM專業團隊結合圖紙與設計模型,對地基處理工程、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消防管網工程、道面工程及圍界工程進行模型深化設計,從建模到施工、驗評,自動化采集數據、全過程監控,采用先模型后施工的模式,在竣工時完成工程實體與數字模型的同步交付,打造“數字孿生機場”。“數字孿生機場,就是通過智慧工地平臺進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項目經理楊京介紹說,“比如智能跑道系統,就能感知全域每塊混凝土板塊相關信息,通過數據測算提前感知,在肉眼可見前就知道哪里出現變化,做到精細化管理。”
項目部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施工現場機械和車輛安裝數字終端,應用BIM制作近億個編碼構件,以三維模型指導全程施工。項目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前端后臺開展聯動監控,實時信息共享與傳遞。無人機“巡航”航測現場俯瞰圖,呈現總體進度,施工精度達毫米級。積極參與編制湖北鄂州民用機場工程BIM標準,自主研發族庫管理平臺,增加信息化族管理模塊,完成約5萬個族歸集管理,不斷完善平臺屬性參數,打通了機場跑道從“建模”“按模施工”到“按模質量驗評”“按模計量支付”的路徑,將“智慧”融入機場建設。
項目參與的“鄂州花湖機場open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獲得國際BUI LDING SMART榮譽提名,“民航數字建造與運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課題獲得第十屆“龍圖杯”三等獎和第二屆中施協BIM大賽二等獎。
塑造品牌 實現區域滾動發展
走馬湖水系治理工程打響了機場分公司進駐湖北市場的第一槍,既然來到了鄂州,就要把根深深地扎下。從走馬湖水系治理工程開始,以現場促市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面對2020年初疫情的沖擊,項目部一方面深度優化施工方案、加大生產資源投入,另一方面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技能培訓教育,為提速增效打基礎。復工以來,項目安排“硬核”檢測讓農民工安心復工、施工人員“閃電”進場,快速打開工作局面,打贏疫后復蘇保衛戰。圍繞“抗疫情、保增長,大干100天”專項勞動競賽,全員搶白天、戰黑夜,2020年4-5月項目產值均超過1億元,僅5月單月土石方填筑施工產量超270萬方,施工產值超1.044億元。
走馬湖水系治理工程的建設成績得到了業主和地方政府的認可,項目營銷團隊以走馬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為契機,積極與鄂州市政府、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和鄂州市昌達公司對接,建立聯系機制,以機場核心區為中心點,肩負起鄂州城市建設重任,先后中標走馬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長航645礦山開采工程、鄂州機場場道工程、黃山臨空礦區工程、黃山降高凈空工程,實現了項目持續滾動開發,合同金額累計約24億元。
在鄂州五個項目建設中,項目管理團隊始終堅持“提高站位管現場 經營開發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以中國中鐵新時期安全生產“2468”管理要點為基礎,結合項目實際,進一步落實“兩個”責任、推進“四化”建設、健全“六大”體系、強化“八個”到位,足額投入安全生產費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實現了全周期安全生產無事故。
節能創效 孵化專業技術團隊
鄂州花湖是民航局首批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示范項目。項目建設意義重大,中鐵北京局的建設團隊自開工以來,克服高溫、汛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高揚開路先鋒大旗,晝夜不息推進工程建設,通過了機場驗收、校飛、試飛等歷次“大考”,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5歲的團隊見證了花湖機場從一片荒蕪到展翅騰飛,長長的東跑道涵養著他們的青春韶華。
項目部以“黃維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發揮專家帶頭引領作用,依托重點課題提升技術團隊分析、診斷、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研發應用的BIM5D、PMS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等11個信息化管理平臺,采用“三維數字化建造”模式實現全過程精準管控,節約成本412萬元。在土石方回填過程中,科研攻關小組優化采用36噸超重壓路機,將土石方虛鋪回填厚度增加到80厘米,工效提升2.67倍,縮短工期2個月。項目團隊編制民航BIM標準3本,進行了“民航機場數字建造與運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制定行業標準3冊,完成10余項版權,130余人取得BIM專業相關證書,受理或授權國家專利10項。項目先后榮獲鄂州市工人先鋒號、湖北省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鄂州花湖機場是我們的人才搖籃,是練兵場,是孵化營。”一大批新生力量來到鄂州,扎根花湖,他們從機場數字化建造的全過程中吸收養分、成就自我,又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將專業技術運用到專業領域,為企業儲備了大量民航專業人才。項目建成后,這批年輕的技術力量又如同蒲公英一樣,投身到肥東白龍、重慶江北等各個機場項目,為我國民航事業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
扶危救困 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2018年以來,機場分公司鄂州項目管理團隊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把履行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動上,極大提升了企業在鄂州的口碑和形象。
2019年9月,項目部在沙窩鄉牌樓村發生森林火災時,迅速成立救援小組奔赴火災現場,山路陡峭,救援人員衣服、身體上多處劃傷,熱浪熏得他們眼淚直流,但沒有一個人退縮。火勢控制后,項目部又主動為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70余名官兵設置了臨時休息點,提供熱水、方便面等食物。10月15日,鄂州市政府發來感謝信,對項目部無私奉獻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2020年7月初,湖北省鄂州市遭遇多輪強降雨,項目部處于汛情重災區,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項目部主動慰問項目駐地周邊的防洪駐守點,給大堤上連續奮戰的鄉鎮干部、村民送去了自熱飯、面包、礦泉水等急需的生活物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項目管理團隊入鄂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加強地企共建,參與搶險救援,受到了當地政府及人民群眾的贊揚,為中鐵北京局在荊楚地區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鯤鵬展翅九萬里,鳳凰于飛指日成。未來,湖北將以鄂州花湖機場為新的載體,和武漢天河機場雙樞紐比翼齊飛,湖北航空將成為“客貨雙樞紐”格局,預計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1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30萬噸。這座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已經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中鐵北京局的建設者們仍將扎根荊楚大地,勇當開路先鋒!(作者:王沖 申陽 編輯:陳英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