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公司容西安置房30棟住宅樓歷時542天順利竣工。
北京公司承建的容西片區A單元安置房及配套設施A2標段,房屋建筑工程約51.6萬平方米,5條支路1.6千米。該工程是雄安新區重點民生工程,為加速雄安新區區域開發建設,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環境提供有力保障。項目建成后預計解決1933戶回遷戶住房及教育、醫療等配套功能設施問題。
自開工以來,面對任務重、工期緊、標準高、征拆復雜等諸多情況,項目部統籌規劃,合理分析具備作業面的區域,實時調整施工方案,制定了70余項技術方案,70余項技術保證措施,130余次技術交底,不斷優化施工工序,主體結構與二次結構穿插施工,精裝修提前介入,見縫插針,24小時輪班施工,春節不停工,做到機、料、人循環作業,全力以赴完成各項施工目標任務。
攻克難題,確保進度。在征拆過程中,項目02地塊和04地塊施工現場地下有燃氣管道、軍用光纜等管線,地上有10KV高壓電纜,廠房和停車場等構筑物,光明街、S333省道橫穿施工現場,征拆工作異常繁雜。項目針對現場情況,成立專項小組,劃區域管理,與多家政府單位對接溝通相關信息,最終比計劃提前半個月完成了全部征拆工作。
在16號地塊施工中,由于施工機械鉆桿高度最小25米,不能滿足高壓線下安全作業要求。項目組建專家團隊,專題研究,優化技術方案,結合CFG樁的工藝原理,對地基換填率進行多項試驗,同設計單位進行多次核算其承載力,最終將樁徑增加為600毫米,長度縮短為15毫米以內,降低了施工機械高度,符合了高壓線塔下作業的要求,確保施工安全,節約工期100余天。同時,結合現場實際高效吊裝要求,項目分析塔機基礎及附著受力,井道底板及墻體的受力情況,積極與主體結構設計單位及塔機生產廠家深入交流溝通,通過專家論證并實施,形成內爬式塔機井道內無基礎安裝施工技術,節省工期30天,節約成本60萬元。
此外,在17地塊01、03、05號住宅樓施工過程中,因石油管線影響,住宅樓的地基基礎及CFG樁無法施工,施工進度無法保證,項目積極與業主單位進行溝通,采用重新劃分流水段、伸縮縫的方法,在石油管道西側靠近03-16地塊的部位優先進行地基基層處理和主樓CFG樁施工。在02地塊和04地塊施工中,作為容西片區最大的一個基坑,與市政道路同步施工,僅有一個與外部省道聯通的路口,為了車庫與住宅同時施工,項目通過與設計溝通,調整后澆帶位置,將樓座周邊后澆帶外延一到兩跨,確保樓座周邊車庫能夠通行車輛,避免了在車庫內部留設道路,提前30天完成車庫結構施工。經過不懈的努力,項目連續2個季度在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信用評價檢查中評價為A級,多次收到業主單位發來的表揚信、感謝信。
多措并舉,環保施工。施工現場利用防塵網,將工地裸土、物料、建筑垃圾等全覆蓋。利用統一定制的鐵質圍擋,將施工現場全部封閉,真正做到六個百分百和三個全覆蓋。在出入口處,設置洗車池和專用洗車機,鋪設鋼板及土工布,確保出入車輛沖洗干凈。為全方位做好監測工作,設置施工工地PM10 與PM2.5 監測、降塵監測、監控設備,做到24小時無死角監控。此外,項目將施工現場路面硬化,對于拆除、土方開挖等施工,采用濕法作業,將渣土車輛進行密閉運輸,2021項目榮獲中國中鐵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等稱號。
創新科技,確保質量。項目采用BIM+IOT技術,建立智能工地集成管理平臺,將現場系統和硬件設備集成到統一的平臺,將產生的數據實時匯總和建模,形成數據中心,設定訪問權限,實現不同類型數據和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傳遞,實現模型文件和數據的分類存儲。設置勞務實名制管理、視頻監控、塔機運行監控、施工升降機監測、卸料平臺監測、深基坑監測、環境監測、污水排放監測、進出場車輛自動清洗、無人機巡檢等系統,全方位無死角實時掌控現場各項工作情況。項目分別榮獲2021年、2022年河北省創建智慧工地示范工程項目。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北京公司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雄安新區這片熱土上繼續承擔起“千年大計 國家大事”的責任擔當,全力推進容西安置房工程建設,在雄安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繪就“未來之城”美好藍圖。(作者:李信茹、張阿龍 編輯:兀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