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一公司參建的和若鐵路開通運營。至此,和田至若羌11小時26分可達,新疆鐵路網進一步完善和若鐵路與格庫鐵路、喀和鐵路,形成長達2712公里的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huán)線,結束了新疆洛浦、策勒于田、民豐、且末5縣,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多個團鎮(zhèn)不通火車的歷史。
和若鐵路是國家重點鐵路工程,連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南部的和田地區(qū)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線路全長825.476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共設22個站點,其中11個客運車站。一公司承建的和田至若羌線先期開工段S1標位于新疆和田地區(qū)洛浦縣境內,正線全長 56.006公里,路基總長45公里,站場2個,橋梁全長11336.7延米。
自2018年12月20日開工建設以來,面對沙漠南緣高溫、干旱、風沙等極端惡劣氣候,中鐵北京工程局和若鐵路項目全體參建人員以風沙強意志更強的拼搏精神攻下多個“第一”。2019年1月17日,玉龍灣路中橋裝配式工藝性管樁全線首樁試樁完成, 6月21日玉龍灣中橋首個橋臺澆筑;2020年5月7日,玉龍喀什河特大橋線下主體工程全部完工,5月26日全線首個車站洛浦車站線下主體完工……一個個“第一”是中鐵北京工程局人踐行“開路先鋒”精神的最佳體現。
和若鐵路沿著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由西向東走行,該區(qū)域風季長達7個月,線路通過風沙區(qū)域長,沙源豐富,沙害是影響鐵路建設的頭號難題。項目部在建設初期就提出“治沙先行”的建設理念,風沙防護工程與鐵路建設同步進行,這在全國鐵路建設中也尚屬首次。
高立式沙障、中立式沙障和蘆葦方格是治理沙害的常用方法。針對風沙移動的問題,項目部根據圖紙設計要求,邊施工邊設置蘆葦防沙工程,鋪設了0.3米草方格59萬平方米,設立0.8米中立式儲沙障43.9萬平方米、1.5米高立式儲沙障21.8公里,有效減緩風沙在施工過程中的危害。同時對于鐵路周邊一些比較危險的沙丘,采用戈壁料進行平面固沙或鋪設一層密目網進行防沙固沙處理,有效預防沙害對鐵路的影響。
在沙漠建鐵路施工難度大,修建路段多為流動性和半固定性沙丘,這就迫切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革新。工程建設者率先采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用技術,改變以往現場澆筑橋墩的做法,破解了沙漠鐵路建設中風沙影響、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用水難及混凝土養(yǎng)護難等建設難題,有效地提高了工效。
項目部根據全線橋梁墩柱高度及工程數量,選用15米、12米和8米三種不同高度進行預制裝配式橋墩試驗。承臺、墩柱和蓋梁分別在預制場進行預制,再運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進行組裝。不僅節(jié)約模板,減少施工占地,合理減少施工工期,而且施工速度快、干擾小、質量也能得到保障。期間,項目部參與研發(fā)的預制拼裝墩柱外側鋼筋綁扎定位裝置以及裝配式墩柱蓋梁自錨式鋼絞線連接施工工法分別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陜西省級工法。
項目部在施工建設中,積極開展企地共建彰顯央企擔當。優(yōu)先使用當地服務,購買當地生產生活物資、租賃施工機械、砂石料等材料約2億元,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1000余人次。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項目部投入約1400萬元承擔和田縣罕艾日克鎮(zhèn)拉依喀村的鄉(xiāng)村振興建設,50天時間完成村委會前房屋拆除539.28平方米,村委會院內房屋拆除1501.59平方米、商業(yè)還建200平方米,衛(wèi)生間改造、化糞池修建、熱水器安裝264戶,室外排水管埋設2450米,新建村委會1112.4平方米,場地硬化2120平方米等。
2019年6月29日,新疆和田地區(qū)洛浦縣阿其克水庫潰堤,項目部迅速組織人員、調集搶險物資器材及施工車輛,積極開展搶險工作。建設期間,項目部多次組織到敬老院、貧困戶走訪慰問,開展愛心助學,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做出積極貢獻。
“要想富,先修路”,和若鐵路是新疆南疆地區(qū)溝通西北、西南地區(qū)的便捷運輸通道,是南疆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是一條致富幸福路,是一條未來的發(fā)展之路,也是一條民族大團結之路,對于促進南疆經濟社會發(fā)展、深入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供稿:一公司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