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建虎
王建虎,現任五公司鹽通鐵路二分部試驗室主任。自2009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參建了昌九城際鐵路、寧武高速、福州京臺高速、云湛高速、惠清高速等工程,經過13年的艱苦歷練,由一名普通試驗員成長為經驗豐富的試驗管理能手。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在鹽通項目建設期間,他通過“試驗室、拌和站全方位、全過程視頻監控”“拌和站物料管理”“試驗數據自動采集”“拌和站自動含水率采集”等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使用及各種日常培訓,杜絕了進場原材料未檢先用,在鐵路總公司、上海質監站等上級領導的多次監督檢查中未出現不良行為。
他積極參與CRTSⅢ型無砟軌道底座板現場施工質量控制,對Ⅲ型板式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工藝及三低一高C40混凝土配合比進行了研究優化,確保了工期及底座板施工質量。在底座板和自密實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他堅持試驗管理與現場進度同時抓,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進行自我總結、不斷提升,做到查漏補缺,合理安排現場資源,優化現場資源配置。他根據現場底座板施工日進度,合理安排后續分段所需軌道板型號、數量,上板、鋪板,粗調、精調以及自密實的灌注等,并進行全過程盯控,最終圓滿完成節點目標。
他自行研究發明《一種粘性土粉碎拌合機》,并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項,先后參與并取得《一種建筑工程質檢用取樣鉆頭》《一種用于工程試驗的土壤取樣裝置》《一種工程試驗用標定取土裝置》《一種建筑工程質檢用取樣鉆頭》《一種用于瀝青鋪設的新型瀝青拌合機》等7項實用新型專利。
02 李云
李云,現任城軌公司西安地鐵十號線3標三分部測量主管。自2015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在成都地鐵七號線、成都地鐵三號線、城軌公司測量隊、合肥地鐵五號線等項目的線下測量及控制網復測工作,主持編寫《一種用于地鐵隧道區間的強制基樁裝置》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2017年5月,李云調任合肥地鐵五號線6標項目部,主要負責工程測量、監控量測日常管理與內外業對接復核工作。項目自開工以來,從圍護結構的每一根樁基坐標到車站每一個結構的坐標,每一次的測量報驗、每一次的導線復測,他都堅持反復計算和復核三遍以上。車站基坑開挖以后,增加了監測工作,他每天除了復核全項目所有工點測量檢驗批外,還堅持復核監測日報、周報、月報等,確保項目測量工作不出問題。
合肥地鐵五號線項目盾構區間開工后,他不僅承擔著車站測量任務,還兼管盾構復測任務,他堅持復核監控量測日報、周報、月報,確保盾構機安全穿越菱湖、國鐵等重大危險源。他還積極發揮測量專業能力,通過CAD模擬的方法實現了降低盾構大坡度始發成型管片姿態偏差量,順利地完成了盾構始發任務,施工課題成果榮獲北京市2019年度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成果Ⅱ類。
2021年2月,他調入西安地鐵十號線項目部,先后完成項目施工測量方案及監控量測方案編制與審批工作,完成項目梁場制梁臺座12座、存梁臺座67座的測量復測工作,完成場地精平64552平方米,沿線路周邊管線調查14413米,高陵車輛段出入線、涇榆區間、榆榆區間、榆杏區間線路中樁、墊石坐標及高程成果計算。西安地鐵十號線項目梁場臨建工程結構凈空尺寸均滿足設計要求。
03 孫守元
孫守元,現任建筑分公司昌平線南延項目部工程部部長。2017年底,昌平線南延項目中標后,他從測量主管到工程部部長,工作中始終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在施工中發揮技術先導作用。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地鐵暗挖施工隧道施工空間小、地下覆土深,測量需采用大地世界坐標系,大地世界坐標系坐標數位多,輸入儀器容易出現錯誤。孫守元經過查閱資料,反復思考比較,通過施工平面藍圖旋轉角度和移動坐標原點,將大地世界坐標轉換成與施工現場方向一致的坐標系。這樣操作起來數字位數少,施工放樣簡單易懂,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學院橋站施工過程中,暗挖施工隧道采用隧道指向儀控制,32米深的工作面,四個施工豎井,五層橫通道,56個導洞,最多同時開挖導洞達35個之多,這就對施工測量的精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每天,他不辭辛苦,與測量組奔波在眾多掌子面中,暗挖每施工進尺2米就進行控制線的復核,復核再復核,一遍又一遍,帶著測量人員精準測量,發現問題及時糾偏,使得六-學區間圓滿貫通,精度滿足規范設計要求。
2020年初,學院橋站1號豎井波紋板支護試驗被北京市科委列為科研項目。他積極配合項目總工,編制了相關管理措施和方案,成立管理小組,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在試驗過程中主要從開挖到支護的受力、地表沉降、波紋板應變、土的側壓力、工效、支護時間,支護成本費用,人工、機械等臺班費用等方面研究,每周根據數據形成曲線圖,總結試驗經驗和成果,最終順利完成了1號豎井和1號橫通道波紋板支護。隨著研究和應用的深入,通過試驗提出的地鐵施工新型初期支護方式的施工方法,為類似項目提供可以借鑒的施工經驗。
04 原文東
原文東,現任北京公司貴南高鐵站房項目測量主任。自2009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從事橋梁、鐵路、隧道、房建工程施工測量工作,先后參建納曹河特大橋、曹妃甸火車站、濱海站、莞惠城際鐵路站房裝飾及動車所、重慶10號線、京雄鐵路、容西安置房等工程,先后榮獲集團公司青年崗位能手、優秀技術員等稱號。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十幾年來,從最早的納曹河特大橋,再到現在的貴南高鐵站房,他始終奮戰在施工最前沿。不管深基坑、高橋墩、還是泥潭中,他只要進入到測量一線,總是一馬當先,主動駐扎測量地點,為現場施工爭取時間。他對結構物的坐標與尺寸反復推算和驗證,對施工放樣、檢測和復核的每一個環節,一根根樁基,一個個承臺,一層層結構的按期施工,都蘊含著他的精益求精和努力堅持。
在京雄鐵路建設過程中,他擔任測量隊長,由于明挖隧道線路地形復雜且位于沉降漏斗區,施工難度非常大,技術含量高。為了早日打開工作局面,他堅持早開工作碰頭會,晚開總結交流會,每天研究圖紙,對遇到的問題做出及時的處理和調整。由于京雄鐵路建設要求精度高,不容偏差,為保證測量精度,他要求所有測量人員在放樣前對所放樣點的坐標反復測算,必須確定無誤后才能放樣,在放樣過程中,也要對坐標反復核對,以減少測量誤差。由于隧道開挖的平面、高程和斷面幾何尺寸,關系到隧道的貫通,如果花幾十萬買一臺隧道斷面儀,僅能用于隧道斷面測量,投資太大。為節省投資,他經過反復實測計算復核,采用免棱鏡全站儀配合手機隧道斷面測量軟件來完成,為測量工作提供了便捷。
05 陳智勇
陳智勇,現任自宜鐵路項目指揮部試驗室主任。自1992年從事試驗工作以來,他先后參建了蘭新復線、吐烏大高等級公路、朱六復線、渝懷鐵路、滬漢蓉襄渝二線、山西中南部鐵路、新疆G314線、蒙華鐵路、自宜鐵路等重點工程試驗檢測,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甘于奉獻,獲得領導、同事、業主單位的一致認可。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陳智勇始終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在本職崗位上開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勤于鉆研,自宜鐵路項目混凝土均采用機制砂,而機制砂在生產水洗過程中把0.03毫米以下顆粒沖洗流失,造成混凝土和易性較差,是導致堵管和回彈量大的主要原因。怎樣補充細粒含量提升混凝土和易性,他針對此問題,通過翻閱大量資料和室內多次試驗,最終選擇摻用15%的粉煤灰來代替流失的細粒顆粒,增加了混凝土和易性,解決了堵管和回彈量大問題,經檢測強度和耐久性滿足驗標及設計要求,同時加快了施工進度并節約經濟成本。
箱梁正式生產過程中,他發現每榀箱梁同等體積下,采用玄武巖相比石灰巖增加相應成本228萬元,經過充分論證和試驗,及時優化配合比,采用石灰巖代替玄武巖,經過優化,在保證工程實體質量的情況下節約228萬元,主要由玄武巖、石灰巖價差和玄武巖密度大虧方組成。隧道噴射混凝土通過粉煤灰替代水泥用量、調整砂率、降低速凝劑摻量,節約35萬元,配合比優化后節約成本明顯。截止2021年10月,隧道噴射混凝土節約34萬元。箱梁預制節約128.7萬元。
06 張代軍
張代軍,現任廣湛鐵路站前六標項目部中心試驗室主任。自廣湛項目開工建設以來,他帶領全體試驗人員加班加點、精心謀劃,使中心試驗室、拌和站、機制沙場率先通過業主驗收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廣湛項目快速掀起施工高潮奠定堅實基礎。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張代軍刻苦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及時與總包部及廣湛公司專業檢測工程師溝通聯系,確定試驗報告編號規則、信息填寫格式,建立臺賬、整理報告、審核配合比參數,嚴格執行現場試驗檢測規程,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檢測管理工作。他深入施工現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并向總工程師匯報;制定混凝土澆筑配合比發放臺賬、操作室制作紅綠牌管理標識牌、指導攪拌站混凝土生產,每日對混凝土含氣量、坍落度、入模溫度檢測,留置混凝土標準養護試件,按規范要求及時對混凝土試件進行試壓,認真檢查各種試驗資料,及時向工程部提供檢驗批所需的各種試驗數據,及時匯總各級檢查問題庫及對整改回復內容進行復查。
在試驗管理工作中,他對工程實體檢測一絲不茍、高度重視,主動組織開展人員及設備比對試驗,把原材料進場檢驗納入員工考評機制,不定期開展標段內原材抽檢及實體檢測工作。他強調加強試驗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實操能力,試驗室每月組織一次培訓學習,從試驗室規章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管理、計量管理、新規范標準學習、上級檢查容易出現的問題規避、內業資料整理歸檔、原材料質量控制、混凝土質量控制方面進行培訓學習。
07 戚利濤
戚利濤,現任一公司新伊高速項目試驗室主管。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參與浩吉鐵路、新伊高速公路等工程試驗工作,多次榮獲中國中鐵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等稱號。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工作中,他恪盡職守,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在浩吉鐵路項目建設期間,他熟練掌握并獨自進行進場原材料檢測、混凝土配合比選定、現場試驗檢測工作,后期獨自管理拌合站并負責現場初支混凝土強度檢測,隧道襯砌氣密性檢測,隧道裂紋檢測,協助現場并參與裂縫修補原料調配試驗,減少了原材料浪費,修補效果良好,獲得業主表彰認可。
2019年至今在新伊高速項目部工作期間,他配合項目對試驗室及各類儀器參數及性能進行了詳細測試和驗證,順利通過河南省質監站驗收檢查,成為全線首個通過驗收的試驗室,也為項目后期施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他參與新伊高速項目混凝土配合比優化,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在項目路基施工過程中,參與試驗冬季路基填料水泥改良土質量控制,保證了路基冬季填筑質量。
他在參加技能大賽期間,單就機制砂亞甲藍試驗,一天之內他就反反復復做了10余次。同時,就如何在原材料控制和外加劑摻量上如何調配,使混凝土塌落度打進去這一問題,他對加料順序和稱料速度逐一模擬訓練,成功將時間由原來的45分鐘,提升到40分鐘內完成,最終在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在做好日常訓練的同時,他獨自承擔起6公里的路基、涵洞、過渡段等現場檢測及對料源的土樣檢測工作,目前累計土樣檢測115次,路基現場壓實度累計檢測10978個點。
08 吳根軍
吳根軍,現任二公司汕汕鐵路站前四標中心試驗室主任。他從事試驗檢測工作近8年,先后參建莞惠城際、貴南高鐵、汕汕鐵路等項目,在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把施工質量放在第一位。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在莞惠城際15標工作期間,他查閱圖紙及規范,與現場作業人員積極溝通,深入現場了解裝修工作的具體流程及施工工藝,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材料檢測方案,確保材料報檢及時,杜絕了材料未檢先用的現象發生,為工程實體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2019年調入汕汕鐵路1標擔任中心試驗室副主任,他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積極與總包及監理溝通,最終確定試驗室建設方案,并在建設工程中全程盯控,確保試驗室按照時間節點順利通過業主驗收,試驗室建設工作得到了監理和業主的高度贊賞。
在汕汕鐵路4標工作期間,由于項目地處東南沿海地區,地材質量非常不穩定,砂子中很有可能就會摻入淡化后海砂,給工程質量帶來巨大隱患。為此,他摸索出了一套適用于本項目的檢測方法和驗收標準,確保了砂子質量。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場地限制,連續梁混凝土只能采用地泵進行施工,泵送距離達到了80米以上,對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要求非常高,他帶領試驗團隊從原材料質量入手,通過調整各種原材料用量和適應性,生產出拌和物性能符合現場施工要求的混凝土,確保了施工進度及質量。
他積極整理分析各類試驗數據,尤其注重現場工程實體的檢測工作,每周都會對施工完的工程實體進行回彈檢測,掌握現場工程實體質量的發展趨勢,并根據檢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對C35墩柱混凝土配合比進行了優化,每方混凝土節約了15公斤膠凝材料,提高了項目的經濟效益。
09 任智杰
任智杰,現任五公司金甬鐵路站前工程項目三分部工程部副部長。他是一名用汗水和腳步在施工一線默默付出的的測量人,以鋼鐵般的意志、過硬的技術和拼搏的精神,圓滿完成各項測量任務。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深基坑、高橋墩、水中測量、路塹測量,危險的的地方總是一馬當先,他以嫻熟的儀器操作和鋼鐵般的意志保障著工程項目的進展。從連鎮鐵路、合安高鐵、阜陽西站到金甬鐵路,29歲的他經歷的大多是線下工程,而線下工程施工常與田間、樹林、小河、山頭為伴。交點、埋點、撒灰線、定木樁,三伏天因紫外線長時間照射,脖子上的曬傷已烙下疤痕,幾次差點暈倒在施工現場,短暫休息后又繼續投身工作當中。線下項目施工線常常都是要奔波十幾公里,有時工作到飯點趕不上吃飯,他就帶著測量人員在工地一角席地而坐簡易就餐。風餐露宿的他看著一根根樁基,一個個承臺墩身拔地而起,自豪的笑容溢于言表。
他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不知疲倦,在他的工作當中始終都是沒有奢求,只有追求。為了提高測量隊的整體技術能力,對一些復雜的測量設備,他注重研究和學習,不斷查閱、收集資料,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整理出大量的學術和技術資料供大家學習,使團隊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節節攀升。設備儀器就好比戰士手中的槍,越是施工大干越要注重對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每到施工最忙的時候,他就帶領著團隊對測量儀器設備進行檢驗,保證施工測量的正確性。“儀器架設不得超過五分鐘,放線測量精度誤差控制在毫米內,工作快中有細。”這是他給自己下的不成文規定。
10 張龍
張龍,現任天津公司勐綠高速項目工程部副部長。工作十一年來,他遠離家鄉、四海為家,工作足跡遍布甘肅、內蒙古、云南等省市,哪里交通不方便,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條件艱苦,那里就有他的足跡。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2021年度試驗測量標兵。
“測量工作就是生產建設的眼睛,沒有了測量人就沒有了生產建設的指路人。”他說道。在京新高速公路建設期間,內蒙古戈壁灘上沙塵暴從春天刮到冬天,最冷的時候零下三十多度,測量環境艱苦。由于項目施工線路40千米,控制測量成了項目部重中之重。他和團隊改進了三角高程測量流程和數據處理方法,提高了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的精度,打破了三角高程測量不宜用于高程控制測量的傳統觀念,使用全站儀高程控制測量,在保證成果精度的前提下,極大地提高了高程控制測量工作效率,結合路基填挖施工實際情況,改變了傳統的定樁測定填挖坡口坡腳點的工作方法,探索使用了任意樁測定填挖坡口坡腳點的工作方法,使路基施工開挖(填筑)樁放樣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020年9月,他調入勐綠高速公路項目后,一直奔波在施工一線。項目部剛開工時,由于路基挖方量較大,需征用多處棄土場,但經過現場勘查,多處棄土場無法使用。經多方溝通,項目部計劃對設計不合理的橋梁段進行優化,他帶隊對所有橋梁、路基、涵洞全部進行原地面測量,對張家灣中橋、大寨大橋、楊柳溝河2號大橋、馬叭茶大橋、布老河大橋在不影響設計功能的情況下改為填方路基,成功解決路基棄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