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懿倫,現任北京公司新建安九鐵路站房項目總工程師。自2013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參建中鐵西安中心、中鐵閱山湖、京雄鐵路、黔張常鐵路、安九鐵路等工程,多次榮獲集團公司優秀技術人員、北京公司先進個人等稱號,2022年初被評為中鐵北京工程局第二屆十大杰出青年。
在安九鐵路建設過程中,作為項目總工程師的姚懿倫深知肩負重任,對外積極協調營造良好氛圍,對內嚴抓施工管理鍛造精品站房,圓滿完成了各項施工建設任務,在鐵路站房領域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各級領導的高度好評和肯定。
精益求精,鉆研技術
有著豐富鐵路工程施工經驗的姚懿倫臨危受命,第一時間來到安九鐵路站房項目,組建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主抓技術策劃,強化技術管控,圓滿完成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調查、技術管理制度編寫等前期施工任務。根據高鐵站房工序轉換快、專業多、標準高等建設特點,編寫并組織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專家論證5次,累計審批方案130多個,為項目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站城融合、一站一景”,“如何將設計圖紙完美復制粘貼到現實世界中去”,這成為姚懿倫不停思索的問題。為了得到更優的技術方案,他一直在極其相近的數據的對比中,尋找最優方案,找到最美呈現。在他的努力下,2個月內先后完成3座高鐵站房鋼結構、金屬屋面、外幕墻、室內裝飾裝修深化及景觀綠化等14種圖紙深化及簽認工作,累計深化施工圖紙1400余張,共優化技術方案40余種,申報專利8項,鐵路技術改革4項,申報國鐵集團工法匯編2項。同時,他以“抓效益、創信譽”為主線,從方案優化施工、材料選擇等方面做出多項優化,節約成本1000多萬元。
匠心打造,鑄就精品
面對國鐵集團“暢通融合、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綠色溫馨”的建設理念,他嚴格執行業主相關規定,認真落實“文化挖掘、方案先行、貼合實際、樣板引路”的工作方法,他一邊咨詢當地老者,學習潛山古皖國、太湖花亭湖、宿松黃梅戲等地域文化,與相關單位共同提煉文化精髓;一邊從各式各樣的石材著手,研究其屬性,從質感、材質、美感、實用性、適用性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與設計單位、業主單位進行50余次討論交流,經過國鐵集團4輪審查,最終將三個站房打造成為極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時代鐵路中型站房標志性工程。
為落實國鐵集團“改善旅客候車空間,提高旅客舒適度”的要求,他推翻原有設計方案,大膽創新,摒棄封閉式吊頂做法,采用開放式空間設計理念,對潛山站一層候車空間進行優化,一層候車廳凈空由原5.4米提升到了8.18米,成為現有中型鐵路站房一層候車廳層高優化的唯一站房,并獲得實用性專利、省部級工法、鐵路工法匯編內容等多項科技獎項,得到一致好評,社會反響效果良好。同時,在結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在走道橫梁上預埋管線,實現走廊凈空由2.4米提升至2.7米,為乘客營造了良好的休息空間。此外,他將技術與實用性完美結合,在施工過程中,站房采用現澆異形混凝土雨棚柱,主體施工過程中采用定性龍骨及定型鋼模進行雨棚線形控制,并將原有站臺雨棚單組爬梯優化為伸縮式爬梯,方便維修職工使用。為了使石材門更輕巧靈活,將原公共區域消火栓的干掛石材進行掏空,采用蜂窩鋁板進行背面填充,既美觀又實用。
他說:“從沒有一種堅持被辜負,只有不斷的向前,才能夠收獲更好的自己。”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姚懿倫從未停止過,揮灑青春熱血,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勇當先鋒,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供稿: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