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一公司參建的成昆鐵路復線冕寧至米易段正式通車。
成昆鐵路復線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四川境內全長約623公里,設計時速每小時160公里。目前,四川境內的成都到峨眉段已于2017年12月底開通、米易到攀枝花段已于2020年5月底開通。峨米段分為峨眉到冕寧段和冕寧至米易段,其中,冕寧至米易段全長156公里,橋梁95座、隧道25座,橋隧比達到63%,設車站7座。
“以前路程上花費時間長,我們把復線修好了,方便更多大涼山里的群眾走出去……”中鐵北京工程局成昆復線峨米段14標項目經理張龍彪激動地說道。14標項目位于四川涼山州德昌縣境內,全長28.585公里。自2016年進場以來,200多名參建者歷經1800余天的艱苦奮戰,傳承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成昆鐵路精神,堅守實干、創新爭先,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是全線地形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段落,具有不良地質發育、巖層繁雜、巖體破碎等特點,被稱為“地質博物館”,是目前西南在建鐵路困難項目之一。項目部承建的果園屯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不足26米,圍巖為攀西地區特有的昔格達組地層,遇水極易軟化,承載力差,施工風險高難度大,掘進施工如同在“豆腐”里打隧道。項目部通過不斷加強對隧道的監控測量,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超前地質預報,突出“新奧法”施工組織,動態調整超前支護等措施,確保順利通過不良地質。
項目部承建的茨達河雙線特大橋設計有12孔長64米的節段拼裝箱梁,64米跨徑是目前國內在建鐵路跨距最大的簡支箱梁,采用自重1200多噸的架橋機在接近30層樓高的80米高空完成2200余噸重箱梁施工,其難度國內罕見。羅所關安寧河雙線特大橋施工中,僅用65分鐘就將12號、13號兩條分別重3000噸、長46米的梁段同時逆時針旋轉35°,實現精準對接;43號墩梁體重量達4000噸,梁體的總面積相當于7個標準羽毛球場大小,采用平衡轉體施工工藝,梁體自“空中轉體”54度后順利“轉身”,確保了既有成昆鐵路的安全運營。
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建成后,將為西南地區的人員、物流往來構建起鐵路運輸大動脈,對推動大小涼山地區的精準扶貧、完善少數民族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西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復線開通后,將大大縮短從昆明到成都的時間,從現在的19個小時,縮短至6小時左右。(供稿:一公司 編輯:兀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