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利濤,男,1994年1月出生,2016年參加工作,現任中鐵北京工程局一公司新伊高速項目試驗室主管。曾先后參與浩吉鐵路、新伊高速公路等工程試驗工作。五年來,他用辛勤與汗水,在試驗崗位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從一名見習生成長為部門主管,被同事們稱為工程試驗“小能將”。2021年10月榮獲中國中鐵第四屆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二十屆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工程試驗員項目第十六名,被授予“中國中鐵技術能手”和“中國中鐵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求真務實,他勇做試驗檢測“狙擊手”
2016年,戚利濤一上班就來到了江西省宜豐縣的大山里,參與建設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重載煤運專線--浩吉鐵路。工程地處山區,網絡信號不通,常年降雨,道路交通困難,條件艱苦,施工難度大。對于剛踏入崗位的他來說,能參建這樣意義重大的工程深感自豪,但面對艱苦的環境他又擔心自己能否勝任工作。“在崗一天就干好一天工作,必須種好自己的‘責任田’!”他立下這樣的小目標。在浩吉鐵路31標中心試驗室工作期間,他努力學習和實踐,在管理拌合站期間,堅持做到對原材料每車每批次進行標識、取樣檢測,經初驗檢測合格后方能入庫卸料,累計初驗檢測原材料200多批。混凝土拌合過程中,他無數次往返原材料倉和拌合機樓,隨時觀察原材料變化,及時對混凝土進行調整,保證現場混凝土澆筑質量。參與大豐、洪源、香源等5座隧道的試驗工作中,他協助通過試驗調配,減少噴射混凝土掉落累計近300方。三年間,他熟練掌握了原材料檢測、混凝土配合比選定、現場試驗檢測工作,獨自管理拌合站,負責現場初支混凝土強度,隧道襯砌氣密性及隧道裂紋檢測等工作。
精益求精,他善做工程試驗“小能手”
2019年,他調任河南新伊高速公路項目。該工程是河南省“雙千工程”和“13445工程”的重點項目,是中國中鐵與河南省政府首次合作的“PPP”項目。他剛進項目部大門,就接到一周后河南省質監站要驗收試驗室的通知,隨即放下行李便投入工作。項目前期試驗室雖已建成但一年未使用,各類儀器標識掉落,不能正常開展工作。在主任帶領下,他開啟“白+黑”模式,全面排查70多臺儀器。對于儀器編號混亂、基礎資料不完善等問題,逐一進行標識調配;對不明確和有疑問的點,請教主任、查詢規范標準,整理出完整的技術資料。7天時間,完成了對所有儀器性能檢查標識以及參數、性能測試和驗證工作。項目試驗室成為全線首個被河南省質監站驗收通過的試驗室,為項目施工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施工中,他獨自承擔起6公里的路基、涵洞、過渡段等現場檢測及對料源的土樣檢測工作。針對路基填筑土質變化復雜,不同土質改良需要的水泥量不同,他及時對各土場進行現場取樣,分別檢測,用科學的數據規范現場施工,確保每道工序達標,為前期路基填筑質量打下堅實基礎。目前累計土樣檢測115次,路基現場壓實度累計檢測10978個點。
堅守初心,他爭做試驗工作“多面手”
試驗檢測工作是工程質量控制的核心基礎,那些枯燥又乏味的標準卻是試驗檢測人員的準繩和依據。戚利濤總是習慣把這些檢測實踐當作考驗意志和鍛煉自己的最好方式。浩吉鐵路項目現場條件異常艱苦,他主動申請分配到現場從事檢測工作,只為學習接觸更多實戰經驗。他拜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楊強為師,白天,在師父的帶領下,扎根開挖現場,仔細琢磨取土樣的方式方法;待開始樣品檢測時,仔細觀看學習儀器操作方法;工作任務較輕時,他就拿起工具在施工現場中反復操作。晚上,回到宿舍利用休息時間,他經常通宵達旦地鉆研《土工試驗規程》、《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等理論知識。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與實踐,他熟練的掌握了試驗檢測、監測、現場取樣等專業技能,成為了工程試驗的“青年能手”。同時,他相繼取得了鐵路試驗員及公路水運助理試驗檢測師證書,榮獲連霍二廣高速聯絡線(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2020年度先進工作者稱號;在2020年8月參加了中鐵北京工程局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了團體第一名及個人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初心不改,篤行致遠。平凡而腳踏實地的五年,戚利濤收獲了成長與蛻變。因為熱愛,他始終保持嚴謹務實;因為責任,他日復一日勤奮進取。他用實際行動譜寫著工程試驗人的青春贊歌。(作者:梁坤 編輯:兀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