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凌晨,在集團公司貴南高鐵廣西段八仙雙線特大橋施工現場,無砟軌道工程正式啟動,預計2022年4月鋪軌。
隨著首排雙塊式軌枕平穩落在指定位置,經過鋼筋綁扎、測量精調、混凝土澆筑等19道工序后成為無砟軌道道床,標志著貴南高鐵廣西段建設從線下施工轉入線上無砟軌道工程階段,也意味著貴南高鐵廣西段建設進入沖刺階段,為實現2023年按期開通奠定堅實基礎。
貴南高鐵貫穿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貴州省東南部,正線北起貴陽北站,南至南寧東站,途經13座客運車站,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也是銜接“一帶一路”陸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無砟軌道施工,采用新型嵌套式軌排、自動分枕平臺、軌排鋪裝機、自動精調機等設備,可以實現每10米軌道高低波動、軌向偏差不大于2毫米,軌距偏差不大于1毫米的施工目標,不僅提升后續鋼軌鋪設的平順度,更保障動車運行的安全性和平穩性。無砟軌道道床施工是高速鐵路鋪軌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按照施工計劃,貴南高鐵廣西段281.48公里線路全部采用無砟道床,需鋪設88.9萬根軌枕,預計2022年3月完成軌枕鋪設。
為保證線路運行條件達到最優,貴南高鐵廣西段的每一根軌枕都進行了“科學定制”,全部由我國首個全自動數字仿真雙塊式軌枕智慧工廠生產,箍鋼筋、桁架筋、混凝土入模等軌枕生產作業工序全部由電腦和智能機械臂操控完成。每根軌枕生產下線后,其大小、高度、鋪設區段等信息就會同步上傳到后臺系統的大數據庫,這就相當于為每根軌枕配備了一張“身份證”,實現軌枕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為后續查找軌枕定位,配合施工作業提供科學依據。
除了智能設備的投入使用,無砟軌道的施工工藝也大有講究。進入秋季后,廣西日夜溫差較大,受熱脹冷縮影響混凝土凝結過程中產生裂紋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做好混凝土裂紋防治工作是無砟軌道施工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貴南高鐵項目負責人介紹說:“混凝土澆筑施工是鐵路建設的‘常規操作’,但是為確保貴南高鐵廣西段的88.9萬根相鄰澆筑的軌枕高低落差精確到0.5毫米以內,且保證道床不產生裂紋,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為化解這一難題,建設單位云桂鐵路廣西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鐵北京工程局嚴格對每日氣溫變化規律進行監測,選擇了當地氣溫最低的凌晨時段進行澆筑作業。原材料的使用上,也采用了短時間內凝結度可達設計需要強度的高性能補償收縮混凝土,并安排作業人員對道床進行24小時監控,有效保證了道床灌注的混凝土完美凝固。
截至目前,貴南高鐵廣西段路基土石方完成設計總量的90%,橋梁工程完成設計總量的85.6%,進度保持適度超前,隧道工程完成設計總量的81.5%,全線預計2023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南寧至貴陽通行時間將縮短至2個多小時。(作者:瞿吉圣 曹定國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