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10時,中鐵北京工程局機場分公司參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至此,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中國大陸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當川航3U8001航班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騰空而起,飛向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機場分公司的參建團隊也將天府成都的好消息帶到公司駐地首都北京:“咱們參建的機場,騰飛啦!”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全國最大的民用運輸樞紐機場,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機場分公司負責標段內的施工建設總面積約為60.75萬平方米,施工內容涵蓋水泥混凝土道面工程、服務車道工程、土石方工程中的土面撒草籽植被、排水溝工程、房建及總平工程、防吹籬工程以及其他相關附屬配套工程。從2011年5月,正式啟動成都新機場選址工作,到2021年6月27日開門迎客,歷經十年奮斗,“神鳥”今朝長成,展翅起飛。
2019年,中鐵北京工程局提前謀劃、精心部署,率先在機場飛行區全場11家施工標段中開展水穩試驗段施工,并開始了水穩大面積攤鋪作業,為后續施工大干贏得先機。國慶期間,項目部搶抓施工黃金時間,完成了水穩基層施工5萬余平米,占總施工面積的10%,贏得業主和監理的一致好評。
“守信用、重履約,強擔當、打硬仗”是項目參建團隊一直堅持的建設原則。在道槽區基巖超挖換填施工階段,項目部順利通過驗收,成為機場飛行區道面10家施工單位中首家通過驗收合格的單位。在高速推進施生產的同時,項目總工程師許東帶領項目部青年發揮才智,發明的“一種道路水泥混凝土模板安裝運輸裝置”獲國家級實用型新型專利證書。
藍天白云之下,中鐵北京工程局機場分公司的參建員工激動又感慨:“每次飛機在完成起降任務后,都會滑行到機庫維修保養,能夠在航站樓和機庫之間搭建這樣一條聯絡道,為‘綠色’機場賦能添彩,參與、見證他的成長,值了!”項目經理王海榮說。
新冠疫情發生時,正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大干之時,為響應復工復產要求,項目全體參建職民工齊心協力,迎難而上,項目部加大疫情防控資源投入和技術攻關,在短時間內整合施工資源,加大協調力度,短短十五天內,項目復工人數就達到260余人,防疫物資儲備充足,儲備地材8萬余噸,確保全面復工大干高潮的持續和施工任務的完成。
2021年,在歷時兩個月7個批次的驗收中,機場分公司參建的工程全部一次性通過大考,驗收范圍內各項工程滿足規范要求,質量合格。為確保機場建設順利推進,項目參建人員進場以來,嚴格按照民航、業主、設計、監理等單位要求,高標準建設,嚴要求管理,先后克服場地環境復雜、降水施工、各標段交叉作業多等“攔路虎”,加強成本管控、質量管理、安全監管、科學施工,平安、優質、高效推進各節點施工,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順利投運保駕護航。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里,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在弘揚主旋律、唱響紅色經典、獻禮建黨百年之際,項目部組織全員共同唱起《祖國不會忘記》,慶祝“神鳥”展翼翱翔,堅守崗位為“神鳥”投運后續工作保駕護航。(供稿:機場分公司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