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一公司中蘭高鐵香山隧道正洞掘進突破12000米,為中蘭高鐵全線貫通按下“快進鍵”。
新建中衛至蘭州鐵路全長218.494公里,其中寧夏段46.213公里,橋隧比約88%。一公司承建的二標段全長19.5公里,其中17.763公里的香山隧道是中蘭鐵路最長隧道,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也是西北地區在建客專第一長大隧道。奮戰在冰天雪地施工現場的建設者們,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突破一個個“千難萬險”。
無懼險阻攻難關
塞上中衛黃河南岸,一次零下25度的寒潮,冷凍了黃河往日的奔騰豪邁。一車車鋼材、水泥、碎石等筑路物資,沿著蜿蜒曲折的施工便道,源源不斷地送往香山深處的五座混凝土拌合站、四座鋼筋加工廠,加工生產成品的鋼筋和鋼拱架運進隧道。高高聳立的拌合站水泥罐和砼運輸車,早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料倉保暖、鍋爐加熱、電加熱多措并舉確保材料和用水溫度,攪拌出一車車“冒著熱氣”的混凝土,運進洞內澆筑鋼筋混凝土隧道,確保施工質量。
“香山隧道地質節理發育、巖體破碎、復雜多變,穿越9處斷層,4處淺埋富水段,最淺淺埋僅19米,難度大、風險高。”據項目經理李軍介紹,一年來,項目部克服疫情影響和汛期山洪侵擾,以“突破萬米、決戰香山”勞動競賽為載體,掀起施工大會戰。施工中,采用長隧短打,分為進、出口加五道斜井共7個洞口,9個掌子面24小時循環作業。堅持巖變我變的原則,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和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實施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抓循環、促進度,從八月份開始,連續四個月實現月掘進千米的好成績。
全員齊心共奮戰
面對人跡罕至的香山,從無人、無路、無水、無電、無通訊信號開始,項目部在隧道兩端的無人區新修了近百公里的施工便道,建設了拌合站、鋼筋場和施工駐地,800余名參建員工常年生活和施工在香山深處,日夜鏖戰、開山破石,與轟鳴的機械設備為伴,一米一米地拉近著中衛、蘭州兩地的時間和距離。
早晨7時30分,值了一夜班的二工區副經理魯武民,將施工工序的安全、質量要點交代給接班技術員和領工員后,拖著疲憊的步伐走出三號斜井。他的工作是每天對三號、四號斜井,4個掌子面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施工,消除隱患。面對施工難點和不斷出現的狀況,他帶領技術團隊時刻關注隧道內的各種突發問題,及時收集整理施工參數,針對地質特性總結出專項施工方案。扎根現場7個多月,魯武民沒回過一次家,7歲的兒子視頻里經常問:“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呀?”讓他愧疚不已。和魯武民一樣的建設者還有很多,大家心中充滿著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但職責、使命在身,他們堅持著一個信念,不破香山誓不還。
黨建引領奪勝利
據項目黨工委副書記余強介紹,作為中鐵北京工程局的一號重點工程,項目黨組織積極開展“中蘭鐵路黨旗紅、堅守初心爭先鋒”等黨建主題活動,黨員干部帶領參建員工奮力攻堅,先后取得了連續月掘進破千米、單月進尺再創新紀錄、掘進突破萬米大關的施工捷報。
2020年12月以來,一號斜井大里程掌子面出現涌水、流沙,小里程掌子面圍巖破碎頻繁坍塌,為安全迅速度過危險段,項目班子決定將集裝箱拉進隧道,吃住在隧道,身先士卒搶抓生產。隧道內,每個掌子面每天有幾十把鉆機咆哮著鉆入山石,裝載機、挖掘機、噴漿機、砼罐車、輸送泵等機械設備有條不紊地施工作業。工人們頭戴安全帽、身著反光背心、腳穿雨靴,燈光交替、焊花四濺……雖然滿身泥濘、揮汗如雨,但大家信心滿滿、干勁十足。截至目前,香山隧道正洞已掘進12071.6米,剩余5691.7米。
中蘭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京呼銀蘭通道的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銀川至蘭州之間的通行時間將大大縮短,未來將與包銀高鐵、銀西高鐵、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共同構成寧夏內聯外通的“黃金通道”。(作者:李杰、余強、邵旭陽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