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甘肅省隴南市持續遭遇強降雨侵襲,白龍江水位大幅度暴漲,江水淹沒G212國道,位于隴南市文縣臨江鄉的中鐵北京工程局一公司武九項目部,九跨白龍江,四跨G212國道,遭受嚴重洪水災害,項目拌合站、梁場、項目駐地等被淹,臨建設施、施工便道、物資材料等被沖毀,損失嚴重。面對災情,項目部采取多項措施,保安全、抓生產,施工生產快速步入正軌。
災情突如其來
8月15日,持續兩天的暴雨,導致白龍江水位猛漲,滿溢于國道以上1米多深,貫穿項目全線的G212國道多處發生泥石流、路基塌陷導致交通、電力通訊全部中斷。項目一號拌合站、二號拌合站以及梁場駐地緊貼白龍江,一號拌合站臨近江邊的擋墻被沖毀,向內掏空約8米地基,鋼筋場、料倉垮塌,所存材料丟失。二號拌合站和梁場駐地在洪水退去后被淤泥淹沒,最高處淤泥堆積可達3米,大部分彩鋼房僅剩下框架,大量施工材料流失。梁場駐地彩鋼房受損嚴重,制梁臺座被泥石流淹沒,龍門吊軌道受損,進入梁場的48米鋼便橋、橙子溝大橋處的84米鋼便橋被沖毀。所有隧道口均受到泥石流不同程度的影響,主體工程的草坡1號大橋7號臺背及路基被沖斷20米,項目承建七座大橋的便道全部被沖毀;項目其余駐地斷電、斷水、斷網、斷通訊。8月19日,聞訊舟曲特大堰塞湖泄洪,項目部組織全體人員就近上山避難一天一夜,確保人員安全。
全力以赴保供給
在持續降雨初期,項目部便啟動抗洪應急方案,成立抗洪領導小組,領導班子和各部門負責人每天輪流值班監控水位,觀察水情。在8月13日水位漲幅超過警戒線后,項目部緊急轉移地勢較低的二號拌合站和梁場駐地的職工、農民工以及部分物資。由于縣區受災、道路受阻導致物資緊缺,項目部克服重重困難,采購了米面糧油和少量的各類蔬菜雞蛋、方便食品、日用品等。
二號拌合站和梁場駐地的所有職工、農民工轉移到項目部后,解決斷電斷水情況下吃飯、喝水問題成為首要工作。項目工會主席帶領機電部、物資部4名職工冒雨徒步穿越國道積水處、淤泥處,把3公里外的發電機抬至汽車能夠到達的路段,送回項目部,解決了用電用水和吃飯問題。對留守駐地的農民工兄弟采取物資援助,把項目的糧食、蔬菜按照人員比例分開,分批次送往工隊駐地。項目部采取統一分配、集中安置的方式,并對所有駐地全面消毒殺菌,保障受災期間項目人員的基本生活。
洪流之中顯本色
暴雨導致G212國道發生泥石流,道路中斷,災情發生后,項目部迅速行動,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進行救災工作,共投入4臺裝載機、2臺挖掘機、4臺自卸車以及30多名職工共同參與搶修,疏通國道12余次,清理堆積體、淤泥近萬方,沿線對危險路段設置警戒線、禁止靠近警示牌。8月30日,隴南G212國道山體突發落石砸中一輛過往車輛導致4人受困,1人受傷。正在巡視路段安全隱患的機電部仵鵬舉、陳先楊二人不顧自身危險全力救援受傷人員。同時,項目部主動幫助駐地周邊的村民。由于斷水、斷電給村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項目部為周邊村民提供生活用水,用臨時發電設備為周邊村民的小功率用電器提供充電。
武九項目部搶修國道、幫助村民的舉動受到當地政府的稱贊,臨江鎮黨委書記劉海勤對項目搶險救災的行為豎起大拇指評價道:“真不愧為央企,盡顯責任與擔當。”文縣協調辦公室主任微信群內,也紛紛贊揚項目部“展現央企擔當、彰顯國軍風采”。
復工復產加速推進
8月21日,洪水退去,項目部負責人和各部門負責人前往項目沿線勘察受災情況,并就項目災后重建召開復工復產現場會,對項目災后重建作了安排部署。會上強調,要對一號拌合站和沿線坍塌路段做好警示、禁行標志;要大力搶修梁場各項設施,清理二號拌合站淤泥,為復工復產做好準備;要合理配置資源,雇傭村落富余勞動力,加速清淤、維修。目前共投入180多人和20多臺機械車輛參與項目災后重建,截至9月8日,項目架梁施工和橋面系施工步入正軌,已完成災后第十二片箱梁的架設。
人心齊,泰山移。項目部全體人員將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入到災后重建和復工復產的各項工作中,早日全面恢復生產力,確保完成年度生產任務。(作者:王樂、林瑩娟 編輯:申陽)
勘察受災情況
清理草坡隧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