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疏勒)至葉城至墨玉高速公路是連霍高速公路聯絡線之一,是和田地區對外連接的首條高速公路,起于疏勒縣南,與喀什至疏勒段高速公路終點相接,止于墨玉縣西南,與墨玉至和田段高速公路起點相接,路線全長434公里,設計時速每小時120公里。由中鐵北京工程局一公司承建喀葉墨公路G3012合同段線路全長35.982公里,包括大橋4座、中橋3座、小橋17座、涵洞95道;路基清表110.01萬平方,路基挖方5.19萬方,路基填方293.4萬方;路面底基層102.34萬平方等。
項目部自2017年6月入場以來,建設者們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敢于向自然環境和困難“亮劍”,沐浴似火驕陽、迎著漫天黃沙、挑戰荒漠戈壁,用智慧和汗水將莽莽黃沙戈壁變成了坦途。
喀葉墨項目部駐地皮山縣木吉鎮,該鎮為維吾爾族群眾聚集區,社會維穩因素影響較大,綜治管理嚴格,維穩工作成為最大的形勢任務。面對征拆困難,項目部不等不靠,創新工作手段,主動出擊,找來維吾爾族翻譯同鎮村干部講解政策、進村入戶確定基本產權;召集各局委辦協調開會直接到地頭到鄉鎮,想方設法打開工作局面。經過80天的鏖戰,確定了14戶房屋、64戶房屋附屬及14000余顆果樹、500余畝左右綠洲確權及征地拆遷工作,在全線8個標段中排名前列。
“風大,我們的干勁更大;缺水,我們不缺汗水;溫度再高,不如建設標準高;戰線再長,不如民族情誼長;天寒地凍,見諸行動;戈壁荒灘,鑄就輝煌”。項目開工伊始,項目施工線路走向大都處于荒漠戈壁,線路的中線、結構物的平點高程等都需要測量人員一步步走進去,測出來,埋好樁位。而前期技術測量人員缺少,沒有四驅車輛,主要基本要靠人走。盛夏時節地表溫度高達65度,技術員腳底不僅磨出水泡、燙傷,而且脖子、胳膊皮膚被曬傷蛻皮,衣服上到處都是鹽漬圖案,卻沒有人退縮。全體參建人員始終牢記使命,強化擔當,不畏惡劣環境,奮戰在茫茫戈壁灘上。
喀葉墨項目始終堅持精品引路、樹立標桿的原則,以《自治區公路施工標準化手冊》為指導,確定了大臨建設標準化、鋼筋加工機械化、場站管理環保化、工地管理標準化等一系列創優舉措,在過程中對施工管理、安全質量管控等進行超前謀劃,從細節入手發現并打造亮點。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在創新方面狠下功夫,《高速公路大斷面水穩攤鋪離析率施工》、《戈壁荒漠地區現澆梁“土模”施工的運用》、《新疆地區鹽漬土路基施工作業指導書》等標準化工藝、工序,在全線得到了推廣應用;創新工作室大膽嘗試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先后解決項目施工難題十余件;憑借安培在線+隱患排查治理系統,排查并整改安全隱患600余處,全方位、全過程現場監控,為精品工程注入強力“助推劑”。
2019年5月31日,接到喀葉墨項目建設指揮部通知,要求6月30日下行全線貫通,7月30日,全線交工并收費通車。面對項目交安施工剛剛起步,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項目部全體職工迎難而上,堅持“大干、快干、實干”,干出亮點,干出成效的原則,迅速掀起施工大干的熱潮。
瀝青拌和站,從清晨四點半開始點火,不間斷拌和十九個小時;瀝青攤鋪人員從清晨七點半開始不間斷攤鋪,保證每天作業不少于十七個小時……交安工序施工,項目部安排人員駐廠確保材料供應,現場24小時輪班作業,增加施工人員、機械設備,確保多點開花、多處作業,最高峰每天工地參建人員達到200余人。白天工地上機械雷鳴,夜晚繼續挑燈夜戰,全體人員積極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充分發揚“白加黑”,“一天不耽誤 一天不懈怠”的苦干實干精神,爭分奪秒,全力奮戰,實現了7月31日喀葉墨高速公路順利通車的目標。
喀葉墨項目的建成對加速環塔里木盆地高速路網成型,改善南疆交通運輸條件,加快南疆特殊困難地區脫貧攻堅步伐,特別是推動實現南疆三地州和兵團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喀葉墨項目的建成,使和田地區并入全疆高速公路網,新疆所有地州市實現了高速公路全連通,距離自治區“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在這片蒼茫的戈壁大漠上,在“一往無前、一脈相承、一德同心、一展宏圖的”的企業意志滋養下,孕育出 “戈壁紅柳人、決戰喀葉墨”的奮斗者,他們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用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工程建設,將這莽莽黃沙、飛鳥絕跡的戈壁變成平坦的康莊大道和幸福坦途。(作者:賀元 編輯: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