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豐站、西湖東站、云山西路站、小金口站這四座車站都屬于地下站,工程體量大,隧道長達16公里,各站的出入口尚未開通,物資設備進場極為困難。但他們不得不靠,硬是用人力小推車將隧道內180公里的電纜、照明設施和30多公里長的消防管道、風機設備、防火門等送入施工點,人抬肩扛地把10多座泵房、5個變電所施工需要的水泥和沙子一袋一袋運進隧道內,并在不透風的地下空間,用人工將上千方的混凝土進行攪拌后推入作業面。作業現場在地下二十多米的深井內,室外溫度高,人站在井內一動不動都會流汗不止,更何況高強度的作業!汗水瞬間模糊了雙眼,衣服也早已濕透,可誰又能顧及這些!大家只有一個念頭,拼搶一秒鐘,勝利就會提前一分鐘!正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使長達16公里的地下隧道底面裝飾工程僅僅用了5天時間,比常規速度提高了10倍,業主也由最初的懷疑變成了最后的交口稱贊。
眾志成城“序”字為本
在多單位交叉施工的嚴重干擾下,北京公司莞惠城際的突擊隊采取了“游擊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戰術,先后創造了五天交付四電用房、三個晝夜完成兩萬五千平米石材鋪設等多項行業記錄,一個個瓶頸被突破,一件件不可能變成可能。正是他們的科學管控、精確調度,確保了這個一千多人的團隊高效有序的快速運轉。
項目書記孫友良,這個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政工干部,在最關鍵的突擊戰中發揮了總指揮的作用。他把所有的施工圖全部縮小后帶在身上,對每一處的施工都了然于胸。每天晚上排完任務,他就拿著手電筒、報話機,背上工具包進入隧道,落實每一個工點的作業任務,并隨時調整施工人員,確保各項資源到位,各個站點跑下來往往已經是凌晨三四點鐘,回到辦公室還要指導技術人員做資料,報計劃。項目部的QQ工作群每天凌晨四五點鐘還在不停的閃動,那是大家在忙著傳送數據。搶工以來,項目所有人員每天的平均休息的時間僅為四個半小時,但大家早已習慣,用項目部員工自己的話說,“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人心齊,泰山移。正是北京公司這個具有優良傳統的鐵軍團隊,在南粵大地上用汗水、毅力和智慧戰勝了困難,奏響了一曲新時代創業奮進的奉獻歌!(作者:張曉杰 馬歡 編輯:羅維平)

莞惠城際鐵路通車